國慶75周年│ 消防及救護青年團本周六舉行大匯操 增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2024-09-25 16:34
消防及救護青年團FAST Connect(下稱「青年團」) ,是消防處於2021年成立的制服團體,團員主要爲中學生,其宗旨是透過多元化活動,培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向思維、紀律及團隊精神,提升守法守紀和國家安全的意識,並協助他們裝備自己,日後為香港和國家作出貢獻。消防處將於本周六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消防及救護青年團大匯操」,屆時將有超過250位團員參與其中,透過升國旗、奏唱國歌、中式步操等環節,展現團隊精神之餘,亦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培養團員的領導才能及正向思維
消防及救護青年團義務秘書杜志榮表示,為配合「青年團」的宗旨,消防處已為團員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內地交流及考察團、到消防處國家安全教育暨資源中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地方參觀,從中加強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及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團員的領導才能及正向思維同樣是「青年團」的目標,團員參與多項社會服務活動,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和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亦透過各類型運動項目提升整體的團隊合作和個人領導才能,並從精英運動員的交流中學習逆境自強的精神。
他續指,「青年團」會引導團員探索未來職業的路向和生涯規劃,除了消防處暑期實習計劃外,亦舉辦了不同行業的工作坊和體驗活動。今年暑假更走進大灣區,在惠州進行為期一周的工作體驗計劃,其間團員更與全國政協委員兼南旋集團創辦人王庭聰和勁家莊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何家勁會面,了解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經驗。
新學年團員人數增至超過1200人
杜補充,「青年團」活動除了強調團員的參與,亦會希望他們能夠擔任籌備者的角色,並提到早前由團員主力執行的「第二屆消防及救護青年團(FAST Connect)就職典禮」,團員會擔任司儀和攝影師等崗位。他直言當時多少會擔心他們能否應付,加上4位司儀中有1位為非華裔人士,中文並非她的母語,然而當見到其他司儀主動向她提供幫助,4人在台上互相配合和合作,最終團員的表現超出預期,更令他感受到青少年的發展潛力,「只要放心讓他們做,當中的可塑性及發展性是相當巨大。
推廣至小學
「青年團」去年透過18區防火委員會,從原來的校本模式擴展至地區層面,善用地區的力量以及透過社會賢達的推動,從而達到協同效應,將「青年團」的理念推廣至更多的青少年,截至2024年7月,團員人數已增至近1000人。
談及「青年團」的未來發展,杜透露除了期望新學年團員人數增至超過1200人,亦會推廣至小學,因為小學生的吸收能力高,更要把握黃金時間,向他們灌輸正確價值觀,做到「萬丈高樓從地起」。「青年團」現時正與一所小學合作,並針對小學生的能力調整活動內容,期望除了從小培養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及守法意識外,亦可讓其透過「青年團」學到一些應急的技能。
250名「青年團」團員將參與大匯操
為了慶祝國慶75周年,消防處將於本周六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消防及救護青年團大匯操」。超過250名「青年團」團員將參與其中,在保安局局長、中央駐港機構代表等的見證下奏唱國歌和表演步操,而青年團的儀仗隊亦會與消防處儀仗隊進行升旗儀式,以展示「青年團」朝氣一面,亦令他們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團員分享步操訓練經歷 能展現成果 一切都值得
消防及救護青年團FAST Connect(下稱「青年團」)透過多元化活動培育青少年,兩位團員蕭卓賢和巫楚穎均認為獲益良多。兩位亦將於本周六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消防及救護青年團大匯操」,分別參與步操表演及領唱國歌。
17歲的蕭卓賢早年於機緣巧合下加入「青年團」,是團內相當活躍的成員,經常參加「青年團」的活動。他憶述一次深刻經歷,指自己在「第二屆消防及救護青年團(FAST Connect)就職典禮」中擔任司儀,惟自己從未做過相關工作,事前相當緊張,但當踏上台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困難,認為「青年團」讓他嘗試過去未曾接觸過的事物,從中突破自己。
蕭亦參加了消防處實習計劃,未來更有志投身於消防工作。而對步操相當感興趣的他,在「青年團」學會不少更為進階的步操技巧,當得知「青年團」儀仗隊開始招生時,他立刻報名。他表示,訓練固然辛苦,但儀仗隊將於「大匯操」展現成果,「一切都值得」。
另一團員現時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巫楚穎,從「青年團」成立之初便加入其中,因為家人於消防處工作,因此對消防工作特別感興趣,希望透過加入「青年團」了解更多消防處的背景和工作,同時擴闊人脈。回顧數年來在「青年團」中的經歷,她認為加入「青年團」令她獲益良多,除了吸取相關的知識,性格上亦變得更加健談,樂於與人相處,更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出膽量和領導能力。她亦將於「大匯操」中領唱國歌。
今年已入讀大學的她亦不時為「青年團」的活動提供協助,以「大姐姐」的身份帶領及支援比她年幼的團員。她感言,自己一直透過「青年團」取得各種知識和技巧,亦希望可以將當中的得著分享給其他人,「是一個傳承的理念,將自己擁有的經驗,灌輸給下一個世代」。
記者 麥鍵瀧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