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工聯會倡地區康健中心普及乙型肝炎篩查 向大灣區醫療券試點購胃鏡服務
2024-09-25 13:40
政府近年推動基層醫療,包括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等。工聯會今日(25日)舉辦「推廣肝臟健康計劃2024」記者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建議,醫務衞生局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篩查服務,提高地區康健中心功能,提供普及乙型肝炎篩查;增加公院照胃鏡名額,並擴大公私營合作及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
陳穎欣聯同工聯會新界西辦事處主辦,以及同路人同盟、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協辦發起「推廣肝臟健康計劃2024」,於7月在青衣舉辦「免費乙肝病毒篩查暨講座活動」,為近百名居民免費進行乙肝病毒篩查及肝臟健康講座。
工聯會今日發布相關篩查結果,83位參加者成功完成抽血,其中4位化驗結果顯示乙肝病毒陽性,佔成功完成抽血人數中4.81%。有關將化驗結果已透過工聯會地區辦事處轉交並通知參加者。得到陽性結果的參加者將由義務醫生撰寫專科轉介信,以便獲得進一步醫療跟進。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指,一般市民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為5.6%,而35至54歲人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最高,佔8.4%。推算本港約有41萬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當中近四成並未知悉自己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並有約七成沒有就其肝臟疾病進行醫療跟進,
他表示,現時超聲波檢查需等候達一年時間,並未能按本港指引於每半年進行一次。在肝癌早期欠缺明顯病徵的情況下,超聲波檢查只有45%靈敏度,超聲波檢查附以甲胎蛋白肝癌篩查(AFP)則有63%,但AFP 及異常凝血酶原檢驗(PIVKA-ll)肝癌血液監測卻能達到87%的敏感度。他認為使用AFP及PIVKA-ll肝癌血液監測能避免因輪候超聲波檢查而錯失治療良機,亦只需抽血便能進行檢測,提高敏感度,尤其是在肝癌早期欠缺明顯病徵的情況下效益更大。
他又指,慢性肝炎會使肝臟逐漸出現硬化結節,約一半的肝硬化患者患有食道和胃靜脈曲張,每年發生率約5至15%。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一旦破裂,患者會發生大出血 ,甚至危及生命,首次出血死亡率高達30%。即使近年處理手法有所改善,死亡率仍達15至20%。他指如未能及時獲檢查,有機會發生出血情況,危及病情甚至生命,因此建議將高風險病人轉介至公立醫院進行。
呼籲親屬或伴侶患乙肝高危人士 及早、定期檢測
陳穎欣指,乙肝無明顯病徵,難以發現已受感染,呼籲親屬或伴侶患有乙肝的高危人士,應及早、定期進行檢測。她建議增加預防教育,加強在校教育,向學生宣傳肝臟健康的重要;利用基層醫療網絡增加篩查監測,及早和普及地為高危人士進行乙肝篩查,並為當中高風險人士,如乙肝患者、肝硬化病人定期進行AFP及PIVKA-ll肝癌血液監測,以及早並進行有效介入;利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及向「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粤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購買服務,增加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服務。
陳穎欣續指,相關措施可將低風險肝硬化及經常逗留內地的市民分流,以便提供更多本地醫院名額予高風險肝病病人。至於「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暫有7個試點,她認為計劃初運行,希望日後會增加試點數量及服務種類。
接受今次乙型肝炎篩查的覃先生表示,約30年前已得知自已患有乙型肝炎,惟當時不清楚病情嚴重性,加上沒有病徵,因此未有跟進。今次活動令他得悉更多乙型肝炎的知識,為避免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進行跟進。他稱「以前真係唔知有啲咁嘅病」,大讚篩查活動應「搞多啲,盡量搞!」
記者:李健威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