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結合語音導航 提供逃生路徑 暴雨出行危機四伏 殘疾人士促制訂避災資訊平台

2024-07-23 08:30

踏入颱風季節,有殘疾人士機構促政府牽頭,制訂供殘疾人士使用的避災資訊平台。
踏入颱風季節,有殘疾人士機構促政府牽頭,制訂供殘疾人士使用的避災資訊平台。

本港踏入颱風季節,有殘疾人士機構指近年暴雨突發而至,曾有輪椅及視障人士遇險,促制訂供殘疾人士使用的避災資訊平台,希望相關平台能整合氣象交通及無障礙設施資訊,並結合語音導航技術,為殘疾人士提供便捷的逃生路徑。資訊業指,過去亦有社福機構設立類似平台,惟因更新數據工程龐大及費用不菲,難以持續發展,盼政府牽頭推動,並以個別市區作試點推行。民間救援團體亦希望當局趁今次機會,一併完善規劃現時無障礙設施,及提供逃生演練,讓殘疾人士可安心出行。 

近年暴雨突發而至觸發水浸,對殘疾人士構成威脅。
近年暴雨突發而至觸發水浸,對殘疾人士構成威脅。
關注團體希望避災資訊平台整合氣象交通資訊,為殘疾人士擬定便捷的逃生路徑。
關注團體希望避災資訊平台整合氣象交通資訊,為殘疾人士擬定便捷的逃生路徑。

據統計處資料,2020年本港約有53.4萬殘疾人士,佔總人口7.1%,當中24萬人屬輪椅人士在內的肢體傷殘類別,而視障及聽障人士則各有4.7萬人。有關注殘疾人士權益團體指,近年暴雨瞬間發生,對輪椅人士及視障患者帶來極大威脅。

下雨拿杖撐傘 干擾感知力

現時當天文台發出「紅雨」或「黑雨」警告,或8號及以上熱帶氣旋警告,民政事務總署會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供市民躲避。今年5月21日下午,天文台發出紅雨警告,殘疾人士Andy身在佐敦,當時他乘電動輪椅於廣東道「玉器街」遇上大雨,打算前去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避雨。他頗熟悉上址街道,但沒料到於眾坊街遇上臨時工程,需繞路導致全身濕透,其電動輪椅亦疑遭水浸失靈。

Andy稱,外出前會查閱天文台及運輸署的應用程式,掌握最新天氣及交通資訊,若預知當日可能下大雨必留在家中,但近年天氣變幻難測,有時外出時風和日麗,暴雨轉眼到來令人防不勝防。視障人士馬先生亦指,平日拿白杖探索路面,或沿導盲磚前行,並耳聽八方留意路面情況,惟下雨時雙手拿杖又撐傘,加上於路邊避雨時人聲喧雜干擾感知能力,早前曾有視障友人於陌生路段遇大雨,因判斷錯誤差點步出馬路。

馬先生又指,視障人士一般會緊記經常出入路段的街道距離及方向,以他為例,他家住旺角,常行經彌敦道一帶,即使遇上大雨,亦可憑記憶找到熟悉商場,或於行人路簷篷下躲避,但早前曾到較陌生的觀塘舊區,便因路面狹窄找不到避雨處,及通往商場的通道,於街頭等候半小時,待停雨再前行。

有視障人士指,大雨影響感知能力。
有視障人士指,大雨影響感知能力。

「香港出行易」僅得路面資訊

運輸署於2018年推出「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市民輸入出發點及目的地,程式會因應是輪椅或視障人士的需要,代為擬定出行路線。康復諮詢委員會委員蘇永通,早年曾協助運輸署制訂該應用程式。他指,程式採用地政總署編製的地圖,詳細列出擬定路線所經過的每條街道及步行距離,並附圖示,路經之處若有斜路或梯級,甚至連行人燈號及發聲裝置都會列出。

蘇稱,該程式並不普及,除因宣傳不足,亦與該程式只列出路面資訊有關,若目的地是商場內的店舖,便無法顯示前去路徑,殘疾人士需再登入商場專用的應用程式找尋,相較不便。他指,有殘疾人士反映,平日出行寧願採用坊間熱門地圖應用程式,因為除可提供模擬路線,亦設有實時景觀及語音提示功能,較為便捷。

馬先生亦指,現時「香港出行易」會以語音提示颱風消息及交通改道資訊,但若視障人士利用該程式找路,暫只列出詳細路線圖,未有為每段路程作語音解說,視障人士難以一邊出行,一邊查看路線,建議當局增設相關的語音提示功能。不過,Andy也說,熱門地圖應用程式亦有不足,他曾找尋由紅磡港鐵站到家維邨的路徑,結果程式顯示一段供汽車使用的路線,而且該些應用程式雖會定期更新,但未必能及時加入臨時工程資訊,導致資料失實及落後。他指,曾於到達目的地才發現路線有偏差,或出現臨時工程,需臨時問路繞道而行,導致遲到。

本身使用輪椅代步的殘疾人士組織「迎風群傲社」秘書麥耀強認同,當極端天氣漸成常態,殘疾人士外出恐承受更大風險,確有需要設立相關避災資訊平台。他補充,相關資訊平台應整合天氣、交通資訊,以及社區和商場無障礙設施及通道的資料,希望讓殘疾人士可「一站式」取得現時散落各處的資訊,並於遇到暴雨等災害時,找到前往最近庇護中心或商場的避災或逃生路徑。

當極端天氣漸成常態,麥耀強認為有需要設立相關避災資訊平台。
當極端天氣漸成常態,麥耀強認為有需要設立相關避災資訊平台。

失明人協會夥科企 助找特定店舖

從事「地理資訊系統」(GIS)工程的智慧城市聯盟會員陳平指,設立供殘疾人士使用的避災資訊平台,於技術上可行及有實際需要,過去亦有社福機構設立類似平台,他亦提供技術支援,惟平台其後因數據更新工作及花費龐大,難以持續。其實現時路政署等不同部門,均進行不同大小型及臨時工程,另外還有電力及煤氣等公共設施的定期或緊急維修工程,若再加上各商場的資訊,背後牽涉極龐大的數據支援及更新工作,他認為由政府牽頭統籌及整合較為理想。他亦指出,鑑於工程浩大,建議當局挑選人流較高的鬧市作試點推行,方便檢視成效。

蘇永通亦指,現時有科技公司製作3D模擬地圖,可顯示建議逃生路徑中所通過的商場,認為相關技術可供參考。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近日與創科公司合作,利用室內導航技術及語音模式,協助視障人士於商場尋找特定店舖;馬先生提到,現時本港亦有研發出使用智能手機鏡頭及傳感器計算3D方向,為視障人士提供定位及導航的技術,希望未來於制訂避災資訊平台時可以參考上述技術。

近年港府致力推動傷健共融,惟去年有調查發現,逾5成半受訪輪椅使用者認為出行不方便,民間救援團體「香港守望者服務團」創辦人Anson指,平日所見社區的無障礙設施及通道仍待增強,但希望當局能協助成立供殘疾人士使用的避災資訊平台,走出第一步,同時檢視作為試點地區的無障礙設施,繼而完善規劃全港的無障礙設施。他續稱,與此同時當局應於平日進行模擬避災及逃生演習,讓公眾及殘疾人士於心理及行動上做好準備,一起面對極端天氣下的城市威脅。

麥耀強與義工現時於公園「打游擊式」維修電動輪椅。
麥耀強與義工現時於公園「打游擊式」維修電動輪椅。

電動輪椅淋濕後 失靈事故急增8%

麥耀強所屬的「迎風群傲社」一直為「輪椅友」提供免費維修服務,近年頻下暴雨,他指電動輪椅遭雨水淋濕後的失靈事故急增8%,令一眾義工疲於應付。

迎風群傲社提供的電動輪椅維修服務,主要服務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的數百名輪椅友,分每月定期維修及突發搶修。他指,突發搶修個案,包括電動輪椅突然於街頭「死火」,或輪椅友出行時遇大暴雨導致「人車盡濕」,「電動輪椅捱到回家後才『死火』。」他及眾義工接報後便即時出動搶修。

麥續稱,該社成立逾20年並無會址,每月定期維修只能於公園等公共場所「打游擊式」進行,經歷天寒地凍及日曬雨淋,每次出動義工由家中搬來工具,完成後又放回家中,他亦曾把4輛待修輪椅存放家中。近日他於天水圍公共屋邨,找到合適位置,將聯絡房署查詢承租事宜,盼盡快設立兼具維修工場功能的會址,有助進行維修工作及跟進個案。

王素琴建議,巴士公司於露天巴士交匯處及巴士站增建有蓋通道。
王素琴建議,巴士公司於露天巴士交匯處及巴士站增建有蓋通道。

團體盼改良無障礙設施 增「有瓦遮頭」通道

設立避災資訊平台籌備需時,有關注團體盼當局改良現有設施,例如在露天巴士站增建有蓋通道等,解決殘疾人士當下面對的問題。

支援殘疾人士的「堅毅忍者.障殘人士國際互助協會」總幹事王素琴留意到,現時部分巴士交匯處、街頭巴士站及港鐵站出口設在露天,若輪椅人士及視障患者下車後遇上傾盆大雨,難逃「濕身」,建議當局增建有蓋通道,讓殘疾人士可以「有瓦遮頭」,選擇避雨或於有蓋通道下繼續前行。她續稱,若有蓋通道能連接附近商場及其他通道,便最理想。

視障人士團體成員林先生指,觀塘及深水埗等舊區的私人樓宇於興建時未兼顧殘疾人士需要,沒有預留空間建設地台或無障礙通道,現時做法是待舊區重建時拆卸所有舊樓,新建樓宇按現行建築條例增加無障礙設施,但多年來仍有視障及輪椅人士反映出行困難。林指,若相關舊樓未納入重建範圍,當局可否考慮為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提供資助,助樓宇建設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居民出行。

記者:關英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