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结合语音导航 提供逃生路径 暴雨出行危机四伏 残疾人士促制订避灾资讯平台
2024-07-23 08:30
本港踏入台风季节,有残疾人士机构指近年暴雨突发而至,曾有轮椅及视障人士遇险,促制订供残疾人士使用的避灾资讯平台,希望相关平台能整合气象交通及无障碍设施资讯,并结合语音导航技术,为残疾人士提供便捷的逃生路径。资讯业指,过去亦有社福机构设立类似平台,惟因更新数据工程庞大及费用不菲,难以持续发展,盼政府牵头推动,并以个别市区作试点推行。民间救援团体亦希望当局趁今次机会,一并完善规划现时无障碍设施,及提供逃生演练,让残疾人士可安心出行。
据统计处资料,2020年本港约有53.4万残疾人士,占总人口7.1%,当中24万人属轮椅人士在内的肢体伤残类别,而视障及听障人士则各有4.7万人。有关注残疾人士权益团体指,近年暴雨瞬间发生,对轮椅人士及视障患者带来极大威胁。
下雨拿杖撑伞 干扰感知力
现时当天文台发出「红雨」或「黑雨」警告,或8号及以上热带气旋警告,民政事务总署会开放临时庇护中心供市民躲避。今年5月21日下午,天文台发出红雨警告,残疾人士Andy身在佐敦,当时他乘电动轮椅于广东道「玉器街」遇上大雨,打算前去梁显利油麻地社区中心避雨。他颇熟悉上址街道,但没料到于众坊街遇上临时工程,需绕路导致全身湿透,其电动轮椅亦疑遭水浸失灵。
Andy称,外出前会查阅天文台及运输署的应用程式,掌握最新天气及交通资讯,若预知当日可能下大雨必留在家中,但近年天气变幻难测,有时外出时风和日丽,暴雨转眼到来令人防不胜防。视障人士马先生亦指,平日拿白杖探索路面,或沿导盲砖前行,并耳听八方留意路面情况,惟下雨时双手拿杖又撑伞,加上于路边避雨时人声喧杂干扰感知能力,早前曾有视障友人于陌生路段遇大雨,因判断错误差点步出马路。
马先生又指,视障人士一般会紧记经常出入路段的街道距离及方向,以他为例,他家住旺角,常行经弥敦道一带,即使遇上大雨,亦可凭记忆找到熟悉商场,或于行人路檐篷下躲避,但早前曾到较陌生的观塘旧区,便因路面狭窄找不到避雨处,及通往商场的通道,于街头等候半小时,待停雨再前行。
「香港出行易」仅得路面资讯
运输署于2018年推出「香港出行易」应用程式,市民输入出发点及目的地,程式会因应是轮椅或视障人士的需要,代为拟定出行路线。康复谘询委员会委员苏永通,早年曾协助运输署制订该应用程式。他指,程式采用地政总署编制的地图,详细列出拟定路线所经过的每条街道及步行距离,并附图示,路经之处若有斜路或梯级,甚至连行人灯号及发声装置都会列出。
苏称,该程式并不普及,除因宣传不足,亦与该程式只列出路面资讯有关,若目的地是商场内的店铺,便无法显示前去路径,残疾人士需再登入商场专用的应用程式找寻,相较不便。他指,有残疾人士反映,平日出行宁愿采用坊间热门地图应用程式,因为除可提供模拟路线,亦设有实时景观及语音提示功能,较为便捷。
马先生亦指,现时「香港出行易」会以语音提示台风消息及交通改道资讯,但若视障人士利用该程式找路,暂只列出详细路线图,未有为每段路程作语音解说,视障人士难以一边出行,一边查看路线,建议当局增设相关的语音提示功能。不过,Andy也说,热门地图应用程式亦有不足,他曾找寻由红磡港铁站到家维邨的路径,结果程式显示一段供汽车使用的路线,而且该些应用程式虽会定期更新,但未必能及时加入临时工程资讯,导致资料失实及落后。他指,曾于到达目的地才发现路线有偏差,或出现临时工程,需临时问路绕道而行,导致迟到。
本身使用轮椅代步的残疾人士组织「迎风群傲社」秘书麦耀强认同,当极端天气渐成常态,残疾人士外出恐承受更大风险,确有需要设立相关避灾资讯平台。他补充,相关资讯平台应整合天气、交通资讯,以及社区和商场无障碍设施及通道的资料,希望让残疾人士可「一站式」取得现时散落各处的资讯,并于遇到暴雨等灾害时,找到前往最近庇护中心或商场的避灾或逃生路径。
失明人协会夥科企 助找特定店铺
从事「地理资讯系统」(GIS)工程的智慧城市联盟会员陈平指,设立供残疾人士使用的避灾资讯平台,于技术上可行及有实际需要,过去亦有社福机构设立类似平台,他亦提供技术支援,惟平台其后因数据更新工作及花费庞大,难以持续。其实现时路政署等不同部门,均进行不同大小型及临时工程,另外还有电力及煤气等公共设施的定期或紧急维修工程,若再加上各商场的资讯,背后牵涉极庞大的数据支援及更新工作,他认为由政府牵头统筹及整合较为理想。他亦指出,鉴于工程浩大,建议当局挑选人流较高的闹市作试点推行,方便检视成效。
苏永通亦指,现时有科技公司制作3D模拟地图,可显示建议逃生路径中所通过的商场,认为相关技术可供参考。香港失明人协进会近日与创科公司合作,利用室内导航技术及语音模式,协助视障人士于商场寻找特定店铺;马先生提到,现时本港亦有研发出使用智能手机镜头及传感器计算3D方向,为视障人士提供定位及导航的技术,希望未来于制订避灾资讯平台时可以参考上述技术。
近年港府致力推动伤健共融,惟去年有调查发现,逾5成半受访轮椅使用者认为出行不方便,民间救援团体「香港守望者服务团」创办人Anson指,平日所见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及通道仍待增强,但希望当局能协助成立供残疾人士使用的避灾资讯平台,走出第一步,同时检视作为试点地区的无障碍设施,继而完善规划全港的无障碍设施。他续称,与此同时当局应于平日进行模拟避灾及逃生演习,让公众及残疾人士于心理及行动上做好准备,一起面对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威胁。
电动轮椅淋湿后 失灵事故急增8%
麦耀强所属的「迎风群傲社」一直为「轮椅友」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近年频下暴雨,他指电动轮椅遭雨水淋湿后的失灵事故急增8%,令一众义工疲于应付。
迎风群傲社提供的电动轮椅维修服务,主要服务屯门、元朗及天水围区的数百名轮椅友,分每月定期维修及突发抢修。他指,突发抢修个案,包括电动轮椅突然于街头「死火」,或轮椅友出行时遇大暴雨导致「人车尽湿」,「电动轮椅捱到回家后才『死火』。」他及众义工接报后便即时出动抢修。
麦续称,该社成立逾20年并无会址,每月定期维修只能于公园等公共场所「打游击式」进行,经历天寒地冻及日晒雨淋,每次出动义工由家中搬来工具,完成后又放回家中,他亦曾把4辆待修轮椅存放家中。近日他于天水围公共屋邨,找到合适位置,将联络房署查询承租事宜,盼尽快设立兼具维修工场功能的会址,有助进行维修工作及跟进个案。
团体盼改良无障碍设施 增「有瓦遮头」通道
设立避灾资讯平台筹备需时,有关注团体盼当局改良现有设施,例如在露天巴士站增建有盖通道等,解决残疾人士当下面对的问题。
支援残疾人士的「坚毅忍者.障残人士国际互助协会」总干事王素琴留意到,现时部分巴士交汇处、街头巴士站及港铁站出口设在露天,若轮椅人士及视障患者下车后遇上倾盆大雨,难逃「湿身」,建议当局增建有盖通道,让残疾人士可以「有瓦遮头」,选择避雨或于有盖通道下继续前行。她续称,若有盖通道能连接附近商场及其他通道,便最理想。
视障人士团体成员林先生指,观塘及深水埗等旧区的私人楼宇于兴建时未兼顾残疾人士需要,没有预留空间建设地台或无障碍通道,现时做法是待旧区重建时拆卸所有旧楼,新建楼宇按现行建筑条例增加无障碍设施,但多年来仍有视障及轮椅人士反映出行困难。林指,若相关旧楼未纳入重建范围,当局可否考虑为大厦业主立案法团提供资助,助楼宇建设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居民出行。
记者:关英杰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