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事|YMCA推靜觀運動計劃 為金齡人士及長者制定20小時訓練 學懂與身體對話

2024-06-28 08:00

運動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本港近年推廣全民運動,非政府機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獲資助舉辦長者運動計劃,透過一系列靜觀及以低強度為主的慢運動訓練,促進金齡人士及退休長者身心健康,預計有6至8千人次參與受惠。有退休教師表示40多歲才開始練跑,以前只為達到目標時間強行而為,但參加計劃後,學懂與身體對話,重視靜默與肌肉伸展,接受與傷病並存,最終突破自我,心境亦較之前平和。

YMCA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靜觀動樂」,對象為55歲以上金齡或退休長者群組,由體適能及不同運動的專業教練安排20小時授課,當中包括水中運動、健身體操、緩步跑、運動按摩、太極、瑜伽等,同時善用樂齡科技,協助長者建立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從而減低患病風險和紓緩各種痛症。

參加「靜觀動樂」的金齡人士及長者一同在馬鞍山烏溪沙青年新村畫壁畫。(受訪者提供)
參加「靜觀動樂」的金齡人士及長者一同在馬鞍山烏溪沙青年新村畫壁畫。(受訪者提供)
教練潘永成(左二)與項目總監鄧永昌(右一)希望透過「靜觀運動」訓練,促進學員身心靈健康及減低受傷機會。
教練潘永成(左二)與項目總監鄧永昌(右一)希望透過「靜觀運動」訓練,促進學員身心靈健康及減低受傷機會。
YMCA的「靜觀動樂」運動計劃宣佈啟動,教練潘永成(背向鏡頭)即場教授長者如何接受靜觀慢運動訓練。(受訪者提供)
YMCA的「靜觀動樂」運動計劃宣佈啟動,教練潘永成(背向鏡頭)即場教授長者如何接受靜觀慢運動訓練。(受訪者提供)
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靜觀動樂」早前舉行啟動禮。(受訪者提供)
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靜觀動樂」早前舉行啟動禮。(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水中健體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水中健體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體適能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體適能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瑜伽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瑜伽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拳擊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靜觀運動課程包括多方面,例如拳擊訓練班。(受訪者提供)

課程專為金齡及退休長者而設 接受20小時靜觀運動訓練

計劃同時與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合作,為60歲或以上之參加者提供持續半年之健康體檢,評估參加者的平衡力、手握力、記憶認知功能及心理社交健康等,並研究靜觀運動對身體的改變,預計整個計劃每年可服務500至600名金齡人士,連同招募義工、單次活動體驗的參加者,3年內料高達6000至8000人受惠。

項目總監鄧永昌表示,透過觀察發現55歲以上人士亦有參與足球或籃球等高強度運動;但隨着年齡遞增,體力逐年下降以至力不從心,因而產生焦慮,或達不到標準而發脾氣影響運動成效,故他希望將靜觀融入運動訓練課程中,讓參加者專注身心狀態、調整生活節奏及作息,從而透過運動獲得真正快樂,而非為競賽勝負而強行為之,最終導致受傷,無法保持身體持續處於佳態。

靜觀運動教練潘永成表示,靜觀能讓參與者更留意、觀察自己身體每一個動作,了解肌肉會如何被使用、有何感覺及不適的時候應該怎樣處理,減少受傷及避免過份操練。

退休中學教師ET四十多歲為減肥練跑,其後越跑越長。(受訪者提供)
退休中學教師ET四十多歲為減肥練跑,其後越跑越長。(受訪者提供)
ET曾參加不同馬拉松長跑賽事。(受訪者提供)
ET曾參加不同馬拉松長跑賽事。(受訪者提供)
退休中學教師ET(左二)四十多歲時為減肥練跑,其後越跑越長,甚至參加樂施毅行者活動。(受訪者提供)
退休中學教師ET(左二)四十多歲時為減肥練跑,其後越跑越長,甚至參加樂施毅行者活動。(受訪者提供)
退休教師ET接受靜觀運動20小時訓練後,調息呼吸及肌肉伸展運動,學懂與身體對話。(受訪者提供)
退休教師ET接受靜觀運動20小時訓練後,調息呼吸及肌肉伸展運動,學懂與身體對話。(受訪者提供)
Nancy本身喜愛瑜伽及禪修等運動,疫情後開始行山。(受訪者提供)
Nancy本身喜愛瑜伽及禪修等運動,疫情後開始行山。(受訪者提供)
Nancy曾任空姐,退休後愛出國旅遊及學習靜觀運動(受訪者提供)。
Nancy曾任空姐,退休後愛出國旅遊及學習靜觀運動(受訪者提供)。

退休教師中年學長跑 接受與傷痛並存

63歲的退休中學教師ET,大約40多歲時為了減肥而開始練習長跑,其後越練越長,並先後參加渣馬全馬比賽及樂施毅行者。他稱由於中年起步,無論體力及步伐均跟不上年青跑手,但因好勝不停追趕新目標﹕「起初跑3個圈就無氣,於是開始跟人跑,我個人好勝又屢敗屢戰,後來越練越長,但始終跑唔快,過度練習令膝頭攰同痠軟。」

自從他參加「靜觀動樂」訓練班後,學習靜觀呼吸及肌肉伸展動作等課堂,放下競賽好勝心﹕「今年參加渣馬全馬,出西隧個陣抽一抽筋,以前會好忟憎,心諗點頂埋餘下7公里完成目標時間呀;後來諗返靜觀課堂上的說話—『活在當下,接受自我』 ,於是同自己講要與痛症並存,最後竟然係打破自己最快成績衝過終點。」

而曾從事空姐的56歲Nancy,自言較喜歡禪修及瑜珈等室內運動,疫情後開始行山,但承認以往經常被情緒左右行動力﹕「我跑步好渣,不斷搵理由同自己講唔做,接受靜觀體適能訓練後不再抗拒,會轉換方式令自己舒服啲,例如落雨就喺屋企室內練跑。」

「靜觀動樂」計劃鼓勵55歲或以上金齡人士及長者透過慢運動及靜觀模式,配合樂齡科技,促進身心靈健康,更可成為運動義工,助己助人,有興趣者可瀏覽官網查詢。

--------------------------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