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詐騙集團拘245人 騙款高達5.4億元 7旬女商人兩年間被騙2.6億

2024-06-21 16:10

警方拘捕245人涉「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林思明攝
警方拘捕245人涉「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林思明攝

針對一直上升的詐騙案,新界北總區刑事部聯同轄下四個警區,於6月6日至18日展開「馭浪」行動打擊詐騙及洗黑錢活動,共偵破179宗騙案,行動中以「洗黑錢」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等罪拘捕245人,大部分為收取騙款的傀儡戶口持有人,損失金額高達5.4億元。其中一宗最大損失金額的受害人為一名70歲的女商人,在兩年間被假冒官員騙走2.6億元。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林思明攝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林思明攝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林思明攝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林思明攝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警方展示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警方新界北總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署理總督察盧震綱(圖右)及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劉詠琳講述案情。
警方新界北總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署理總督察盧震綱(圖右)及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劉詠琳講述案情。
警方展示騙徒犯案手法。
警方展示騙徒犯案手法。

新界北總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署理總督察盧震綱講述案情時表示,被捕人包括164男81女,年齡介乎14至74歲,涉及騙款高達5.4億元。其中一宗損失金額最大的為2.6億元。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劉詠琳亦指,被捕人士包括非華裔人士及年齡由14至21歲的學生,犯罪團夥利用年青人不成熟心態,以及非華裔人士對本地法律不熟悉,用數千元報酬買下他們的戶口,暑假將至,她提醒年青人不要為搵快錢而出賣自己的銀行戶口。

盧震綱續指,最大損失金額受害人為一名70歲從事海外品牌代理生意的女商人,她在2022年2月接獲騙徒電話,訛稱自己是內地執法機構人員,聲稱受害人涉及洗黑錢活動,需接受調查,否則遭拘控。

受害人信以為真,騙徒首先指示受害人自己開設6個個人戶口,然後指示她下載手機軟件程式,並輸入銀行帳戶密碼,騙徒聲稱這可協助執法機關審查其資金來源,待審查結束後,如果顯示受害人是清白的,所有資金會歸還受害人。受害人在兩年間一共將2.6億元存入自己開設的6個戶口內,直至今年一月份,騙徒表示審查完結,相約受害人在香港一間銀行外,聲稱會歸還受害人所有財產,惟騙徒最後沒有出現,自此失去聯絡,受害人才驚覺自己受騙,報警求助。

警員調查發現,騙徒分380多次,每次不顯眼地將數十萬元轉至44個不同的本地傀儡戶口內,令受害人不易察覺,直至將2.6億元全數轉走。

盧震綱提醒市民提防假冒官員騙案外,不要以為將錢放入自己開設的戶口就安全,若一旦洩漏戶口資料及密碼予騙徒,一樣會被轉走所有金錢。今次行動揭發有關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受害人損失的金錢不只畢生積蓄,甚至是退休生活費,有受害人損失的金錢是從朋友借來,或借財務公司,受害人除了蒙受金錢損失,還欠下一堆債務,影響日後生活。

要有效打擊騙案,就要斷絕不法之徒取得傀儡戶口的渠道,警方呼籲市民切勿賣、租及借出自己戶口,助長詐騙案滋生。

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劉詠琳補充,騙徒扮演內地執法機構人員外,警方亦留意到騙徒會假扮銀行職員、保險員,平台客服如淘寶、TikTok、微信,聲稱受害人購買會籍或保險,要求受害人轉帳到指定銀行戶口作出取消動作,以騙取金錢,提醒市民收到陌生來電,聲稱是銀職員或保職員,向你詢問銀行戶口資料,便要提高警覺,甚至收線,再與有關機構聯絡查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