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演出場地僧多粥少 西沙啟德補缺口 盤點8大「騷場」 業界冀聯通澳門吸金

2024-05-30 08:00

每日雜誌|演出場地僧多粥少 西沙啟德補缺口 盤點8大「騷場」 業界冀聯通澳門吸金
每日雜誌|演出場地僧多粥少 西沙啟德補缺口 盤點8大「騷場」 業界冀聯通澳門吸金

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即將結業,有私人表演場地開幕,加上啟德體育園快將落成,有望填補本港中型及大型盛事場地的供應不足的缺口,為香港演出業開啟新篇章。本報盤點香港現有及即將落成的8大表演場地,各場館都有其定位和特性,如中環海濱是僅有的戶外場地,海外歌手較多於亞博開騷,而伊館、紅館和麥花臣等檔期滿滿,較難預約。有業界人士指,新場地的建成有助提升業界競爭力,並期望日後香港能聯通澳門,爭取更多舉辦演唱會的機會,創造更大商機。

「九展」營運至下月30日結束營業,香港大球場亦改建在即,取而代之的是即將啟用啟德體育園,以及私人發展項目「西沙GO PARK」,該大型室內場館下月將先後有泰國、台灣及韓國明星開騷。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回應立法會質詢指,2023年平均每月約有2名國際知名歌星來港,舉辦超過1萬人的大型演唱會,以香港體育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為例,2023至2024年度的使用率接近100%,另有約50間公司及團體表示有興趣租用啟德體育園設施,正在了解租賃場館的細則。

紅磡香港體育館是一眾歌手嚮往的表演「聖地」。
紅磡香港體育館是一眾歌手嚮往的表演「聖地」。

本報盤點香港現有及即將落成的8大表演場地(見上表),各場地都有其定位和特性,如中環海濱活動空間是僅有的戶外場地,海外歌手較多於亞洲國際博覽館開騷,本地歌手多數劍指紅磡香港體育館,或到麥花臣場館和伊利沙伯體育館小試牛刀。

主辦單位選擇場地要作全方位考量,確保配套跟表演要求匹配。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指,舉辦大型活動有3個首要考慮,包括租金、場地可否提供所需效果的技術支援、觀眾席及舞台大小是否合乎需求,但更實際的考量是「場地檔期」。工會指,香港場地僧多粥少,主辦單位在場地租用上普遍處於被動,反而場地營運商會以主辦單位過去活動的入座率、表演者知名度、演出內容等作評分,再決定出租場地給哪個單位。

亞洲國際博覽館鄰近機場,適合海外表演單位演出。
亞洲國際博覽館鄰近機場,適合海外表演單位演出。
私人發展項目「西沙GO PARK」設有大型室內場館。
私人發展項目「西沙GO PARK」設有大型室內場館。

業界:最近2年預約難度遞增

以紅館為例,其基本場租為每日56750元或每日門票總收入的20%(以數目較大者為準)。亞太現場演出行業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鍾楚霖指,在上述場租的大前提下,館方必然會考量演出或活動的商業價值。他續指,除了要兼顧舉行其他文娛活動,導致開放予業界舉辦演唱會的日子減少,3年疫情期間有不少演唱會延期至今復辦,「最近2年的預約難度遞增。」

的確,香港演出業一直面對表演場地不足的問題。鍾指,以往舉辦約3000人規模的活動都會首選九展,因為大小相若的麥花臣、伊館等皆難以預約,當九展結束營業,演藝界隨即缺少了中型場地的板塊。另一邊廂,他直言,香港可以容納1萬人以上的場地屈指可數,嚴格只有中環海濱,但戶外場地受制於天氣,「1年可能只有6個月時間適合開騷,若然7月、8月恰巧有颱風襲港便血本無歸。」他相信,業界都十分期待啟德體育園的落成,亦歡迎商界營運商業場地,「能為香港演出業帶來競爭力,可望進入新的階段。」

回顧歷年香港興建表演場地的里程碑,物業顧問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亦說,紅館啟用逾40年,容納人數難以滿足現時國際盛事的要求,而亞洲國際博覽館位置偏遠,加上場地設置傾向展覽場地,即使舉行大型演唱會,音響和座位安排都未具靈活性。她指,啟德體育園是全天候的場館,有利香港推動演唱會經濟,「不論露天抑或關上天幕作室內場地,都是香港一直缺乏的表演場地。」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屬本地僅有的大型戶外表演場地,台灣樂團五月天近日於該場地開騷。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屬本地僅有的大型戶外表演場地,台灣樂團五月天近日於該場地開騷。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屬本地僅有的大型戶外表演場地,台灣樂團五月天近日於該場地開騷。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屬本地僅有的大型戶外表演場地,台灣樂團五月天近日於該場地開騷。

港府研欣澳填海提供娛樂設施

據了解,政府將參考鄰近地區的設施和市場需求,探討在欣澳填海提供合適的康樂和娛樂設施,包括多用途活動場地等。

表現場地革新無疑為業界注入新動力,演出業協會主席許冰心同意指,演唱會經濟是帶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動力,業界歡迎有新場地供舉行演唱會,「不論是大型場館或小型場地,均可讓國際、內地及本地歌手演出,有助推動行業發展。」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管理及營運商「Central Venue Management Limited」書面回覆指,相信隨着越來越多場地落成,活動市場的規模也將不斷擴大,團隊會跟活動主辦方緊密聯絡,與各地藝術團體商討來港演出的可能性,以維持場地的競爭力。

啟德體育園有利香港推動演唱會經濟。
啟德體育園有利香港推動演唱會經濟。

積極商討演出 維持場地競爭力

儘管新場地有利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近10年越來越多流行演唱會於澳門舉行。鍾楚霖指,澳門興建場館時已有舉辦娛樂活動的明確目標,場地的設施配套完善,如場館跟酒店相連,再加上博彩娛樂,無疑是一項「絕對優勢」,「近年澳門演唱會經濟的爆發力、密度和速度已經追上香港水平,可能歌手在香港開演唱會,幾個月後就會移師澳門開另一站。」他直言,澳門演唱會經濟由零發展至現在光景,只歷時近15年,當地政府更訂立「演藝之都」為未來發展方向,「如果香港要跟澳門較勁,即將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將是關鍵。」

事實上,澳門早前同樣因為缺乏大型場地,失落舉辦大型韓國音樂頒獎禮的機會,鍾楚霖解釋,澳門最大的球場只可以容納約2萬人,最終敗給印尼雅加達1個容納5萬人的場地。他認為,港澳互相競爭之餘,亦應該把優勢聯通,創造更大的商機,「兩地現時已在全球佔有『演唱會之都』的席位,當兩個城市都有大型場地,便有能力跟其他地方『拗手瓜』,有更大競爭力去爭取更多表演。」他相信,演藝界未來10年會看到更加輝煌的景象,亦是業界最期待的事情。

澳門近10年高速發展「演唱會經濟」,銳意打造「演藝之都」。
澳門近10年高速發展「演唱會經濟」,銳意打造「演藝之都」。

銳意加強舞台規管 修訂條款惜未有定案

自2022年有演唱會發生嚴重意外後,政府銳意加強舞台規管,康文署曾透露修訂「場地租用條款」,並預計於去年第4季實施,惟至今仍未有定案。

前年7月,香港男團Mirror首次在紅館舉辦演唱會,惟自綵排開始已接連發生安全事故,至第4場,懸掛在舞台上方的大型顯示屏墜落並擊中2名舞蹈員,響起舞台裝置的安全警號。事後,政府有意修訂「場地租用條款」,預期把舞台工程分為A、B、C及C+級,作出不同程度的監管。

綜合業界資訊,A級為簡單工程,舞台設計使用原有場地設備、裝置靜態懸掛,須提交設計圖等資料;B級牽涉到會移動的懸掛裝置,須由註冊結構工程師簽發「安全紙」;而C級及C+級工程的複雜度最高,後者場次如超過10場,更須由獨立第三方審核。當時署方預期有關工作將在去年第4季推展,業界預期紅館、伊利沙伯體育館及其他署方轄下的中小型場地都受影響,但至今仍未有進一步消息。

康文署回覆指,經多次與演出業界、藝團及相關持份者會面,徵詢和聆聽他們的意見,並在香港工程師學會提供專業意見下,正就舞台搭建工程的工作守則的草擬本諮詢業界,務求盡快敲定一份既可加強舞台搭建安全又符合業界實際運作需要的工作守則,供業界在康文署場地搭建舞台時遵循。署方續指,會在落實有關工作守則,檢視加強措施的成效後,修訂場地的「租用條款」。

-------------------------------

記者:仇凱瑭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