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通過28億撥款設微電子研發院 議員質疑「創科」變「追科」 孫東否認

2024-05-17 17:31

「創科」變「追科」?孫東否認:香港突破力舉世公認
「創科」變「追科」?孫東否認:香港突破力舉世公認

立法會財委會今午(17日)召開會議,討論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開立一筆為數28.38億元的新承擔額,以成立及營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有議員引述意見形容香港不是在創科,而是在「追科」,關注當局如何留住人才及成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不認同香港在「追科」,認為假以時日香港創科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前景。項目最終於在席過半數議員支持下獲得通過。

梁美芬:大疆事件是個教訓

經民聯梁美芬表示,自己近日出席一個活動時,有與會者形容香港不是在創科,而是在「追科」、追趕地創科,指文件提到香港科研要實現「從0到1」,而願景是產學研「從0到N」,關注當局如何量化這些說法,以及如何留住成果及人才在香港,重提大疆(DJI)是一個教訓,最終的科研都要在內地落戶。

孫東表示,不認同香港是「追科」,指現屆政府集中完善創科體系,相信香港創科一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資料圖片
孫東表示,不認同香港是「追科」,指現屆政府集中完善創科體系,相信香港創科一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資料圖片
經民聯梁美芬引述近期活動上有與會者形容,香港不是在創科,而是在「追科」、追趕地創科。資料圖片
經民聯梁美芬引述近期活動上有與會者形容,香港不是在創科,而是在「追科」、追趕地創科。資料圖片
梁美芬關注如何留住成果及人才在香港,並以大疆為例子,指最終的科研都要在內地落戶。資料圖片
梁美芬關注如何留住成果及人才在香港,並以大疆為例子,指最終的科研都要在內地落戶。資料圖片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林筱魯關注成立及營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的開支數字龐大。資料圖片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林筱魯關注成立及營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的開支數字龐大。資料圖片
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解釋,部分開支用作高級職員薪酬,以及建設新設備開支。資料圖片
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解釋,部分開支用作高級職員薪酬,以及建設新設備開支。資料圖片

政府正集中完善創科體系

孫東不認同香港是「追科」,重申香港創科的領導力、突破力舉世公認,香港之前主要是欠缺中游的轉化及下游產業發展,形容是「缺條腿」,而現屆政府集中完善創科體系,產學研都在上、中、下游產業加投,建設完善體系。他又解釋,以前香港沒有產業是政策導向,大學完成科研後就完成,轉化要到內地去,但香港現在已經變了,相信假以時日香港創科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前景。

他續稱,香港「從0到1」的突破力非常重要,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能有這個優勢,形容上天眷顧香港,讓香港有這個優勢,就會有「從1到N」的巨大潛力和空間,相信現在創科政策正確,只要堅定不移前進,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

他重申建設這個研發院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功能的平台,能夠支撐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的頂尖人員聚一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資本,甚至是技術到香港,最終會在香港開啟半導體產業的新天地。

林筱魯關注微電子科研分部開支龐大

選委界林筱魯指,當局預留了3.6億元作為5年營運開支、1.2億元為總部員工薪酬,而微電子科研分部開支為1.3億元,關注何謂分部開支,當中包括那些項目。他又稱,研發院有170名科研人員加30名行政管理人員,若以每年開支預算計,每人平均月薪約1萬元左右,「如果我無理解錯個數字,就好得人驚。」

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解釋,1.2億元為總部員工薪酬,是30名總部人員,包括領導層、行政總裁,是一些高級人員的團隊,至於170位科研人員,每年要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申請開展研發項目,相關的薪酬會在項目中支付。而科研分部,他指這是研發院的核心,研發院分了4組做不同的研發項目,當進駐微電子中心後,有些設施要再購置,因此該1.3億元是用作建設新設備。

記者:郭詠欣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