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完善館藏添設備 增建點字圖書館 朝閱讀無障礙出發

2024-02-20 08:00

有視障人士希望港府設立公共點字圖書館,讓他們享有更多閱讀權利。
有視障人士希望港府設立公共點字圖書館,讓他們享有更多閱讀權利。

視障人士失去靈魂之窗,不等同被奪去閱讀的權利。現時香港有近20萬名視障人士,但提供予他們的點字讀物和有聲書等閱讀素材有限,坊間僅有1個組織獲社會福利署津貼資助營運視障人士圖書館。有視障人士坦言,儘管公共圖書館日益完善增加館藏,仍希望政府考慮建立點字圖書館。有專家指,有專門設施總比沒有好,但隨着科技發達,視障人士閱讀的媒介漸趨多元化,加上越來越少新一代學習點字,故增強現有圖書館的無障礙元素更加重要,長遠亦要讓資訊無障礙,促進社會共融。

閱讀和學習不應受視力局限,近年更多視障人士跟社會同步,喜歡閱讀電子書或有聲書。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復康教育專員吳家麟指,不少視障人士會利用智能手機的旁白識別功能「聽」電子書,甚或有專為失明人士而設、接收文字檔後便會自動朗讀的「讀書機」,「不用等實體出版及翻譯,把網上電子書輸入讀書機,就可以完全靠語音聆聽。」他舉例,自己常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閱讀武俠小說,而坊間也有定期出版的「有聲雜誌」;部分失明人士更會到影音播放平台,搜索翻譯語音短片,或收聽類近「讀書會」的頻道,以獲取較學術性的內容。
 

康文署指,館藏當中約95%的實體有聲書可供讀者外借。
康文署指,館藏當中約95%的實體有聲書可供讀者外借。


現有館藏不足「1人看1本書」

不過,本地製作點字素材的資源不足,令視障人士享有的閱讀權利較少。據了解,香港公共圖書館有為視障人士提供點字讀物、電子及實體有聲書,但館藏有限(見表),三者加起來約15萬本。此外,香港盲人輔導會轄下的訊息無障礙中心,接受社會福利署資助營運視障人士圖書館,提供超過2.5萬本點字及錄音書館藏。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數字,全港共有近20萬名「視覺有困難」人士,若以上述數字計算,兩方館藏加起來也不足夠讓全港視障人士「1人看1本書」。
 

公共圖書館館藏。
公共圖書館館藏。


製作供視障人士的閱讀素材、營運點字圖書館等也面對不同挑戰。香港盲人輔導會指,現時科技急劇發展,中心會員人數增多,加上教育水平提升,其閱讀需求亦變得更大,惟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資源,發展更多元化的圖書館服務,「需要尋求其他資助,以便因應時代變遷,向視障人士提供適切服務。」該會解釋,不少會員是後天視障者,未必能完全掌握或熟習運用點字,故除了維持點字圖書館館務,也需要增加有聲書館藏。該會曾在2021年向社署尋求經費,以維持及更新圖書館系統,無奈未果。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也有為視障人士製作無障礙電子書,其執行委員會委員施恩傑分享,相關製作工序繁複,若出版社未能協助提供文字檔案,會方要自行素描及排版,亦要由義工口述圖片,經過多番校對才能把電子檔傳給申請者。他坦言,每個月都有數百本新書推出市場,多個視障人士機構加倍努力,仍難以追上出版的速度。
 

製作點字讀物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
製作點字讀物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


參考內地設「視障閱覽室」

回望公共圖書館現有資源,為了便利視障人士閱讀,館方有持續優化無障礙設施,包括安裝特別電腦輔助軟件、硬件或功能,以協助他們瀏覽互聯網。部分圖書館也裝有點字顯示器及桌面影像放大器,方便視障人士閱讀報紙、書籍或期刊等印刷資料。惟吳家麟留意到,圖書館仍然有對視障人士不友善的地方,如他們難以得知有聲書或點字讀物的目錄,往往要尋求同行者或職員幫忙,「我們不知道有哪些書可以閱讀又符合喜好,要靠視力了解就沒有興趣,也導致部分失明人士遠離閱讀,失去閱讀習慣。」

翻查資料,其他地區的圖書館各有針對視障人士的設施,或適合香港借鏡,如中國部分圖書館備有「視障閱覽室」,集合點字讀物、聽書機和助視器等設備;日本全國更有逾80間點字圖書館,而且備有「電子點字書」,讀者可以列印電子檔成實體點字書,或透過點字觸摸顯示器和語音軟件輔助進行閱讀。
 

中國有圖書館備有「視障閱覽室」,集合點字讀物、聽書機和助視器等設備。
中國有圖書館備有「視障閱覽室」,集合點字讀物、聽書機和助視器等設備。
中國有圖書館備有「視障閱覽室」,集合點字讀物、聽書機和助視器等設備。
中國有圖書館備有「視障閱覽室」,集合點字讀物、聽書機和助視器等設備。


曾到過日本實地考察的施恩傑認為,政府應增設點字圖書館,以照顧視障人士的需要。他明白,增設點字圖書館屬嶄新倡議,但有必要提高視障人士閱讀設施的數量和滲透率,建議先在部分區域試行,甚或考慮在中環的香港大會堂擴建工程上加入相關設施。他續說,公共圖書館大多電子書是掃描版本,電腦讀屏軟件未能識別及朗讀。他曾用過桌面影像放大器閱讀,能快速辨識但準繩度不足,希望當局在採購讀物及器材時,讓視障人士組織一同參與規劃。

康文署:會優化閱讀輔助設施

康文署回應指,現時未有計劃增設點字圖書館,但會持續增加實體和電子有聲書,以及優化閱讀輔助設施。署方續指,由於市場供應有限,可供選購入藏的點字讀物相對較少,而上述館藏均提供外借及參考服務,當中約95%的實體有聲書可供讀者外借;因應文字轉語音的功能日漸成熟,圖書館在選購電子書時,已要求供應商盡量提供能使用讀屏軟件,讀出內文檔案格式的電子書版本,以方便視障人士閱讀。

吳家麟指,有官方點字圖書館固然比沒有好,但他直言,現時越來越少失明人士懂得點字,擔心資源投放與使用量不成正比。他認為,增強現有圖書館的無障礙元素更加重要,「可以是一個所有圖書館都適用的系統,既可提供支援,又不會標籤失明人士是『另類』,我們主張通用性。」他舉例,視障人士不需購買一部專用智能手機,只需加裝通用的應用程式,更方便使用。

他直言,長遠不要局限於閱讀無障礙,更要達至資訊無障礙,如現時許多食肆設有自助點餐機,大多屬觸控式螢幕,對失明人士並不友善,「大家沒有再深一層了解不同人有不同需要,應以打通視障人士資訊無障礙的隔膜為大方向。」

樂譜宗教經文「點字化」 增加文化資源

小說及教科書外,有機構把樂譜和宗教經文轉換成點字版本,增加視障人士的文化資源。

樂譜上的拍子記號和音符都可以轉換成英文和數字點字,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得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21年展開特別計劃,為視障學生提供音樂課程,並建立公開的「點字樂譜資料庫」,製作及收錄不同樂器的點字樂譜。現時該資料庫備有至少11本點字樂譜,用家下載文件後,使用特定點字閱讀器應用程式便可閱讀。此外,該校更備有一系列音樂教材,包括附有點字的琴鍵模型,幫助學生了解全半音和音高升降等概念。

有機構把樂譜轉換成點字版本,並為視障學生提供各種音樂課程。
有機構把樂譜轉換成點字版本,並為視障學生提供各種音樂課程。

宗教方面,除了有點字聖經及基督教點字圖書館,香港失明人佛教會有團隊專門製作粵語點字佛經及有聲書。據了解,視障職員會先請義工朗誦經文,再把文字製成點字,經多番校對,錄製成有聲書的聲音檔案。

放寬《版權條例》 便利視障人士翻譯

為了便利視障人士翻譯書本成點字書,港府多年來不斷修訂《版權條例》。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點字讀物館藏有限,截至上月有648本。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點字讀物館藏有限,截至上月有648本。


《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加入允許為閱讀殘障人士提供特別版本的版權作品複製品的豁免條文;同年,政府再就規避科技措施作公眾諮詢,部分文件提及外地准許視障人士啟動電子書的朗讀功能,以閱讀以電子書形式發行的文學作品。及後《條例》經過多番修訂,如閱讀的殘障人士管有某文學作品的整項或其部分文本,可自行製作一份「便於閱讀格式版」供個人使用,並不屬侵犯版權。

香港盲人輔導會指,轄下中心隨着版權條例修訂加強服務,如受教育局津助、為會內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提供點字書的「中央點字製作中心」,開始為學校提供電子版點字教科書,並設立點字電子書預約系統等,現時該系統館藏書目已達8000本以上。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