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力求城鄉共融 排水渠變河畔公園 土拓署:秉持保育發展並存
2024-02-01 14:40
政府在推展新發展工程項目時,十分重視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保育工作。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2月1日)舉辦傳媒導覽,介紹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工作,及「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的保育活化工程。土拓署北拓展處處長張家亮表示,處方一直秉承的「保育和發展並存」的信念,並非坊間認為的「先破壞,後保育」的發展模式。
致力保育大夫第東山古廟
土拓署新田科技城總工程師王仲邦表示,新田科技城的發展講求「城鄉自然共融」,署方在發展範圍中發現很多現有的鄉村,與及大夫第、東山古廟等法定古蹟,署方將會作保留,並現存的鄉村做一些通風廊以保護景觀。
防洪需承受200年一遇大雨
去年世紀黑雨多區水浸,新市區的防洪能力亦引來關注。王仲邦指,現時新田科技城主要由東西兩條主要排水渠貫穿,署方未來會將活化成兩條河道,提升其排洪能力,並希望於東河引入「河畔公園」概念,於河的旁邊提供休憩用地供市民去享用,提升親水文化的體驗。
張家亮解釋指,現時新田的防洪標準為郊區標準,可承受50年一遇大雨;新標準是承受200年一遇大雨。署方會於兩條河道旁,設立20萬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大幅提升整個地區的防洪能力。
王仲邦續指,在設計新田科技城時,亦努力保留現有生態環境,包括保留拉姆薩爾濕地。署方也發現一些鷺鳥林在發展範圍內,會予以保留,同時研究在旁邊建構休憩用地作緩衝區;並保留相關鳥類的飛行走路,設立一條闊300米的走道型限制區,禁止發展建築物。
至於三寶樹濕地公園,政府早前公布由原先520公頃減少到338公頃,張家亮表示,保育「質量比數量重要」,指區內多個人工魚塘早已荒廢,沒有人養魚和下降水位的情況下,鷺鳥難以覓食,已喪失生態作用。
確保濕地面積不會淨減少
他又強調,現時建議回填的魚塘中,接近一半已被荒廢或沒有進行養殖。處方計劃將小型魚頭海變成大量水體,通過管理有效將其生態功能恢復,目標確保不會有濕地生態功能及承載力,出現淨減少情況。
另外,署方亦介紹由土拓署建造,漁護署負責管理,佔地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張家亮形容工程已經做得「九九十十」,預料今年上半年內可以完成生態公園所有項目,下半年開放讓公眾參觀。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分為3個區域,其中11公頃的「農業區」前年已交付給漁護署安排復耕,另外21公頃的「生態區」工程已大致完成。剩下約5公頃的「訪客區」,預計今年上半年完全工程,料下半年可向公眾開放。
記者趙克平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