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宇反駁「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言論 稱港具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

2023-12-01 13:59

近日有內地網民戲言香港快將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連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也憂慮「一語成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則發表網誌反駁有關言論,直言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具「一國兩制」獨特地位

許正宇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成就倚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文章又提到一系列數據,務求「讓數據說話」,其中包括證券市場總市值於今年10月底錄30.8萬億元,按年回升17%;交易所買賣基金今年首10個月日均成交錄116億元,按年增長25%;衍生產品市場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總額超過135萬張,按年增長7%;以及今年首三季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額達405億人民幣,按年升26%,創歷年新高。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穩健增長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方面,雖然去年香港的管理資產規模跌14%至30.5萬億元,但仍略勝於主要市場指數的表現,並錄得880億元的淨資金流入。而在港註冊成立的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已由去年第三季水平反彈15%,達至今年6月底的1.3萬億元。本港在去年第四季至今年上半年的三個季度更錄得合共690億元的淨資金流入,較去年首三個季度的170億元淨資金流入增長逾300%。

以長期而言,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規模一直穩健增長,並在過去十年錄得143%的升幅。近日亦有具公信力的市場策略研究公司指出,香港於2017至22年間管理資產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幅度為環球所有業務中心之首。

銀行業表現方面,零售銀行整體稅前經營溢利在今年上半年按年升120.5%,資產回報率亦在上半年顯著升至1.15%。今年首九個月,認可機構存款總額增長2.3%,其中港元存款增加1.6%,沒有顯著跡象顯示資金流出本港銀行體系。此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也進一步擴大,今年8月底人民幣客戶存款及存款證餘額按年增長12.6%,達11,127億元人民幣。

中長期機遇肯定大於挑戰

至於保險業務,今年首三季在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方面,新造保單保費為1,465億元,按年升30.6%。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上漲至468億元,相等於個人業務總額32%,超越2019年同期分別錄得360億元及25.8%的相應數字。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及淨保費則為538億元和347億元,分別上升4.7%及3%。

文章結尾則指,香港金融市場中長期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政府會聯同各監管機構,不斷推動落實新的政策措施及項目,堅持國際化特色,繼續融通中外資本,為市場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相關文章:

施永青憂港淪「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稱必須爭取歐美資金重返 惟美國咬住不放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