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高端航運缺發展綱領 業界盼政府早日行動 開放數據轉型「智慧港口」

2023-11-28 08:00

隨着香港海運周及多個航運大型會議落幕,各界也關心政府如何為本地航運業發展作部署。回顧《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端航運服務及業界交流,有業內人士指,香港坐擁多項優勢,早已確立發展高端航運的目標,但政府未為業界設立「起步點」,使發展大計感覺「口講口賠」。要更進一步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專家認為,政府應從吸納人才、開放大數據及着力發展「智慧港口」等多方面入手,更重要是盡快推出行動綱領,使業界共同向目標進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時,再次強調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時,再次強調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

要維持「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施政報告》提出預留2000萬元,加快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的策略研究,並加強業界在國際及大灣區的交流。上星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時,再次提及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物流、海事及航空等多方面提供高增值服務,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發展。

事實上,航運涵蓋多元業務,除了貨運物流,亦包括航運金融、船舶融資、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高端服務。多位專家分析,中央在「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已提出打造香港成為「航運中心」,及後進一步至「國際航運中心」及「高端國際航運中心」,故香港早已確立發展高端航運服務的目標,應更充分把握當前多項發展優勢,進一步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定「起步點」助國家「走出去」

香港理工大學航運研究中心主任黎基雄教授指,航運並非單純着眼於港口運力,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要成為「橋樑」連接內地和東南亞,聯通一帶一路,支持國家航運業「走出去」,「香港是國際化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法律、市場規則等國際化標準也是優勢。」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同意指,香港坐擁財務、法律、保險、物流和船東5大優勢,但一直未見政府為業界設立提升業務的「起步點」,使航運業發展猶如無舵之舟。

有學者認為,香港要吸引更多世界知名的大型貨船來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有學者認為,香港要吸引更多世界知名的大型貨船來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理大曾發表《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策略調查研究報告》,提及「政府作用」是其中一個令本地航運業競爭力下滑的因素。報告指出,香港主要的航運對手新加坡,其航運業發展由政府主導,積極抓緊各個發展機遇,但港府一向秉承「大市場、小政府」的執政策略及放任式管理,成為本地發展國際航運中心的隱患。

預留2000萬 盡快推行動綱領

理大董浩雲國際海事研究中心總監葉子良博士直言,參考政府中央政策組過去做策略性研究的撥款金額以數百萬元計算,是次批出2000萬元屬非常足夠,惟港府未有公布研究會做得多深入。他希望,政府可盡快推出相關行動綱領,不然再多政策也無助推動業界發展,「其實綠色能源都倡議多年,一直沒有後續發展,若然政府有行動綱領牽頭就會更容易配合。」他續說,「物流是整體的,一個人做得不好就整體都做得不好。」

要進一步提升航運中心地位,各個專家也出謀獻策。司徒家成認為,本地造船業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北上發展,在硬件層面已無法亦毋須跟內地匹敵,應加強高端科技、人才、市場推廣等軟件。針對航運人才,他坦言,要讓年輕一代了解航運有發展空間,如某些機械、車輛因法規問題不能經內地港口轉運,香港依舊可以做好中轉位置,更要「宣傳」航運不只是「行船」,也有涵蓋不同範圍,藉此吸引年輕人入行,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

部分公司聘人自行數車數船

葉子良認為,政府應該公開更多港口數據予公眾參考,有利業界作出生意決策。他指,公司要提前為貨運部署,預估不同時間運多少貨物、貨車和貨船的數量等,甚至計劃明年如何運用碼頭位置放貨、預料建設新廠房是否有足夠配套配合等,都需要實時數據分析,惟政府慣常統整好一個季度的資料才公開,企業在缺乏足夠資料時,不便作出部署。他舉例,各公司選址建設新廠房前,負責人也會希望透過數字,預估物流運輸是否能夠跟得上,尤其是每年旺季前後的數據,「大家都會在旺季爭相出貨,貨運價錢、每一季的吞吐量等,都有助決定⋯⋯簡單而言,欠缺數據,無法計數和決定是否投資!」

他指,由於無法從官方渠道取得實時數據,部分公司會聘請顧問在碼頭自行數車、數船,以取得第一手吞吐量資料。他估計,國際公司要拓展業務,會更樂意選擇已取得周全數據及資料的港口合作,「倫敦港等地的數據非常開放,知道飛機起落、有多少航班,容易計算需要多少人才進駐和出差。」他建議,政府可漸進式開放數據,讓總部設在香港的公司、公營機構可優先取得數據,讓市民間接取得數據。

港府有着墨發展「智慧港口」,惟進度較其他鄰近港口落後。
港府有着墨發展「智慧港口」,惟進度較其他鄰近港口落後。

內地多港口早已「無人化」

另一邊廂,港府也有着墨發展「智慧港口」,有專家直言,本地科技能夠達至港口智能化,但受法規所限未能推動,而更大的掣肘在於碼頭是由私人企業營運,未有誘因鼓勵商家投資及轉型發展。

翻查資料,內地多個城市的港口早已「無人化」,如位於浙江省寧波舟山港的梅山碼頭及甬舟碼頭,其智慧系統能夠同時支援36台遠端遙控橋式吊機、100台遠端遙控輪胎式吊機及62台智能「集卡(運送集裝箱的卡車)」等規模運行。系統最高效率可在每小時處理35個自然箱(統計貨櫃數量的專用單位),比傳統人手作業的18個自然箱多,更具效率。

黎基雄指,應用「智慧港口」好處多,除了加強營運效率,更可做好貨物監察,「如果某個冷凍貨櫃的溫度有所改變,都可以即時得知作出調控。」葉子良亦舉例,貨物清關、報關,資料可馬上上傳至物聯網,讓其他港口更容易追蹤貨物的情況。惟他坦言,本地推動「智慧港口」的進度稍落後其他地區,「現時人手操作足以應付日常貨運,而且貨量不斷下跌,企業為何要再投放額外資源轉型?」

司徒家成希望,政府多到不同地方的港口交流、吸取經驗,更重要是各界航運專家要拋開商業利益考量,不吝嗇分享專業知識,共同為日後航運發展設立「起步點」。黎基雄則認為,香港要多作推廣,吸引更多世界知名的大型貨櫃船來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新一代入行意欲偏低  兩地宜合作培訓專才

海事人才是發展航運的重要一環,除了本地培訓及吸納專才,有學者認為,中港兩地院校應加強合作,互補不足。

運輸及物流局自2014年起設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支援業界人才發展及推廣,其承擔總額於2023至2024財政年度已達5億元,惟開辦航運、航海課程的院校有限,新一代入行數字仍然偏低。港府早在2018年「人才清單」加入海事服務範疇,包括航運融資專才、海事總管和造船師,惟截至去年10月只有不足20人來港發展。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上周適逢「香港海運周」,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受邀第二度訪港,並開放予市民登船參觀駕駛台、輪機艙及生活區等設施,正在船上實習的學員更充當導賞員為市民講解。理大董浩雲國際海事研究中心總監葉子良博士指,本地院校設置實習輪船需投資大筆款項,建議善用內地資源,如加強中、港兩地院校合作,如香港學生修畢本科課程,可獲政府資助北上海事學校深造,再回港發展,「香港每年只需要培訓5名海事律師,人數少難開辦本地課程,學生可在港修讀法律後,再回內地進修相關海事知識。」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亦言,要讓年輕一代了解航運業涵蓋領域廣、有發展空間,兩地院校可考慮開辦雙學位課程,吸引更多人入行發展,避免業界陷入青黃不接的窘況。

綠色航運大勢所趨 港府應資助趕上轉型

航運業界也重視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施政報告》提出助力綠色航運,目標在今年底或之前就「助力全球海運和港口業務向零碳排放轉型」提出行動綱領。有專家指,綠色航運環環相扣,各國也為綠色燃料競爭,港府應資助及推動中小企發展,才能趕上轉型步伐。

《施政報告》提出助力綠色航運,圖為湖北省宜昌市碼頭岸電建設及新能源船舶應用。
《施政報告》提出助力綠色航運,圖為湖北省宜昌市碼頭岸電建設及新能源船舶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航運研究中心主任黎基雄教授指,綠色航運有不同維度,例如物流公司文件達至「無紙化」、貨物包裝可作分解等,也講求上游和下游的物流合作回收包裝物料循環再用,「整個運輸的每一環節都要關注環保。」理大董浩雲國際海事研究中心總監葉子良博士指,「綠色燃料」最為炙手可熱,因為背後牽涉龐大投資進行科研,故現時各國也為燃料發展競爭,希望邁進2050年碳中和,並能從中獲利。他續說,發展基建和船務的時間至少需要數十年,舉例日本及新加坡早已開始投資及部署,多用甲醇和阿摩尼亞作燃料發電。

黎基雄指,大型航運公司及碼頭固然有能力作綠色轉型,但本地物流業大多是中小企,或許只能作最基本的環保工作,希望港府能提升該些公司的轉型能力,讓整體航運業一同進步。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