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碩士博士生也補習 教育機構瞄準港漂市場 推全天候私補

2023-11-23 08:00

目前非本地學生中逾70%為內地學生,惟因兩地教育體制不同,導致有大學生未能適應。相片非當事人
目前非本地學生中逾70%為內地學生,惟因兩地教育體制不同,導致有大學生未能適應。相片非當事人

政府下學年起將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生限額由20%增至40%,目前非本地學生中逾70%為內地學生,惟因兩地教育體制不同,導致有大學生未能適應,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近期就捲起一波「大學補習風潮」,有教育機構針對成功升讀本地大學的「港漂」,提供學士至博士程度各學科的補習課程,每課時索價400至900元人民幣不等,報讀的總課時越多,平均每小時學費越便宜,更稱有學生穩奪「全A」,成為「學霸」。對於部分學生未能適應全英語課程而「水土不服」,有大學講師擔心補習情況會惡化,惟亦有學者指出,大學生補習無傷大雅,不少院校也有提供銜接班協助「港漂」過渡。

學士至博士全科可補

為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施政報告》提出加大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一倍至40%,並加強獎學金和相關配套,期望吸引更多外國和內地學生來港升學。過去5個學年平均有近1.4萬名內地生來港就讀大學(見下表),佔非本地生逾70%。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預期,下學年加大非本地生學額後,留學生仍以內地學生為主,而過去一些未達收生門檻、成績稍遜的學生,屆時都可望來港升學。

不過,香港與內地教育的考題模式有異,以往內地學生來港讀書及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在知識及語言以外,也面對答題時間分配、作答格式錯誤等考試技巧問題。吳寶城指,未能適應香港學習模式的問題,或由中、小學延伸至大學層面,過去曾有升學機構為來港升讀大學的內地生,度身訂造針對香港生活、大學學習及考試等的適應課程,估計相關服務的需求將會上升。

與同學「共享」課時 多買多優惠

社交平台「小紅書」亦捲起一波「大學補習風潮」。有內地教育機構「把握良機」,為成功升讀本地大學的「港漂」提供線上「補習」,不論任何專業的學士、碩士,甚至博士程度皆可補。有機構揚言,可實時跟進教學進度、指導課後作業,以及提供專業論文寫作輔導,更標榜「7(日)乘24(小時)」全天候無時差授課,「不管你是基礎薄弱,專業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還是考試難點沒有掌握……XX(機構名)都可以來幫忙!」

職員游說記者報班全紀錄:
內地社交平台捲起「大學補習風潮」,有教育機構瞄準港漂市場。
內地社交平台捲起「大學補習風潮」,有教育機構瞄準港漂市場。
教育機構游說記者報讀課程,指補習後成績變好會惹同學羨慕。
教育機構游說記者報讀課程,指補習後成績變好會惹同學羨慕。
若然學生未能在畢業前用盡所有補習課時,可出示畢業證書作退款。
若然學生未能在畢業前用盡所有補習課時,可出示畢業證書作退款。
帖文表列出近期該機構為香港留學生補習的案例。
帖文表列出近期該機構為香港留學生補習的案例。
有教育機構聲稱,教學團隊由「全球前100名大學的碩士、博士畢業生」組成。
有教育機構聲稱,教學團隊由「全球前100名大學的碩士、博士畢業生」組成。

另有機構表列出近期香港留學生的補習案例,包括港大全球組經濟學碩士於考試前一星期報讀「雞精班」後取得佳績,亦有大學生緊急找即日導師補習,只為解決一道作業難題;帖文還附上一張中大成績單,證明有學生穩奪「全A」及4分GPA(成績平均績點),務求讓學生成為「過3爆4」的「學霸」。

記者佯裝本地大學傳理系學士一年級新生,分別向兩間內地教育機構問價,兩間機構不約而同指,補習課程要按課時購買(見下表),購入的總課時越多,平均每小時學費越便宜。以1小時課堂為例,兩間機構分別索價559元及900元人民幣,若一次過購買100課時,則可降至每課時400元和680元人民幣;課時不限學科和輔導內容,可以在一節課堂內補習不同科目。機構同意可讓學生購買課時,與朋友「共享」;若然畢業前學生未能用盡所有補習課時,只要出示畢業證書便可退款。

理大博士當導師

據了解,當機構成功配對學生及導師,學生可透過微信、支付寶或直接從銀行匯款轉帳學費,機構收妥費用便會建立聯絡群組,安排1對1視像授課;課堂亦會進行錄影,讓學生在課後「無限次回放學習」。為了保障學生權益,機構揚言有「正規線上課程輔導合同」,而且教學團隊由「全球前100名大學的優秀碩、博畢業生」組成,當中90%具有出國留學經驗及3至5年的教學根基。帖文展出各個「補習名師」的樣貌及學歷,包括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博士、澳洲昆士蘭大學博士,更不乏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

負責接洽的職員補充,有大量「港漂」報讀輔導班,更附上其他學生在考前選擇題小測取得滿分的截圖,游說記者補習,「很多同學都是偷偷內卷(競爭)的,(大學生補習)是很正常的現象,當你後期學習(成績)變好了,她們(同學)都會羨慕你。」

全英授課 港漂難適應

有來港讀大學的內地生分享,中港學制不同,內地中學生普遍在英文課才接觸英語,其餘各科皆是中文授課,但香港教育以英語為主,故來港後遇上不少困難,「英語學術名詞都聽不懂,導致課程跟不上,寫作詞不達意,成績差強人意。」他相信,近月「小紅書」上的相關宣傳明顯增加,與下學年增加非本地大學生收生名額有關,「增加學業輔導對未來來港的『師弟師妹』絕對是好事,不用跟我一樣『盲椿椿』走冤枉路!」

不過,有學者質疑相關教學質素,以及會否存有代筆、作弊等學術欺詐情況。有帖文聲稱可以提供「專業論文寫作輔導」,但不作涉及「學術誠信」的輔導,包括代筆做功課、考試時「出貓」問老師等。

學者憂現學術欺詐

有現職大學講師早已留意到大學生補習的風氣,網上「有供亦有求」,曾見過大學生在補習平台尋求大學核心課程的補習老師,反之亦然,「基礎至中階經濟學,甚至法律學系我都見過廣告!」惟他指,現時僅佔少數,「補習價錢貴未見普及。」有講師批評指,大學講求自主學習,補習並不理想,擔心來年非本地學生限額提高後,情況會更為惡化,「學生應懂得如何學習,而非被動受教。」

另一講師則認為無傷大雅,「補習沒有違反學術誠信規則,學生仍然有吸收知識,總好過『請槍』找代筆做功課和考試。」他直言,不論本地學生還是留學生,總會有人未能趕上教學進度,不少大專院校已有提供「英文輔導班」等銜接活動,希望能助學生盡快適應。

不少大專院校有為留學生提供銜接輔導課程。
不少大專院校有為留學生提供銜接輔導課程。

宣傳攻勢凌厲  校外擺易拉架拉客

據了解,疫情前已有零星針對個別院校大學生的補習推銷,疫後社交媒體盛行,宣傳攻勢更為猛烈,提供的服務種類也更多。

有現職大學講師分享,早於疫情前已留意到大學生的補習情況,「猖狂到在大學地鐵站出口擺『易拉架』宣傳,寫明可供補習或提供筆記的科目。」他指,海報寫上多個課程編號,估計部分科目及格率低,高年級生趁機替師弟妹補習賺外快,「可能有人曾經讀過,集合幾位同學成立有規模的補習班。」他不諱言,感覺「導師」對課程有一定認識,「是助教也不出奇。」

他指,大學生補習跟中、小學不同,不少以買賣筆記為主,舉例有學生聲稱在某學科考獲A級,在網上出售自己抄寫的筆記、功課答案及專題匯報內容等,「學生有筆記就夠,最主要是想了解課程的評分標準,有指引較易取得好成績。」

有專家相信,下學年來港升讀大學的非本地生仍以內地學生為主。
有專家相信,下學年來港升讀大學的非本地生仍以內地學生為主。

補習風蔓延歐美 內地校友當導師

內地教育機構除主攻香港市場,也針對歐美等國的內地留學生作推銷。

翻查「小紅書」,有內地教育機構針對多個主流留學地區,包括英國、澳洲、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俄羅斯等海外線上補習市場;其中一間機構聲稱有逾2000名碩士、博士資歷導師的龐大教學團隊,詳細列出不同海外輔導例子,如為倫敦大學學院(UCL)計算金融學理學碩士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展金融碩士生等作課業及論文輔導。

早於千禧年來港讀書、現於本地大學任教的Ricky說,「當年在加拿大修讀博士時,同校的本科生、碩士生都會找針對性輔導及補習,而導師則是身在當地的內地畢業生,或正修讀博士課程的內地生或助教。」

此外,有機構更提供「掛科申訴」服務,稱如有學生考試不及格令學科需要重考,甚至重讀,可向院校申請覆核成績,機構會因應學生情況派專員協助和跟進。

每日雜誌組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