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  涵蓋6範疇 增加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2023-11-23 12:47

       教育局公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  涵蓋6範疇 增加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教育局公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 涵蓋6範疇 增加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新一份《施政報告》敲定改革小學常識科,2025/26學年起逐步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涵蓋六個範疇,包括「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和「世界與我」。

並設有不同主題,清晰列明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必須學習內容,以及其深度和廣度。小一及小二建議總課節為64節,即約37小時;小三至小六建議總課節為96節,約56小時,部分課時為彈性課節。又為人文科教師每年提供約4千個名額參與培訓課程。

在「社會與公民」的範疇,會教授《憲法》和《基本法》,學生可以透過多方面認識和探討社會議題,認識社會及關注社會事務,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公民意識。學習重點包括遵守法律和法規,亦會了解特區政府的組織和運作。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資料圖片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資料圖片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涵蓋六個範疇。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涵蓋六個範疇。
6個範疇設有不同主題,清晰列明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必須學習內容。資料圖片
6個範疇設有不同主題,清晰列明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必須學習內容。資料圖片
小三至小六建議總課節為96節,約56小時,部分課時為彈性課節。資料圖片
小三至小六建議總課節為96節,約56小時,部分課時為彈性課節。資料圖片
小一及小二建議總課節為64節,即約37小時。資料圖片
小一及小二建議總課節為64節,即約37小時。資料圖片

讓學生了解國家歷史 增加認同國民身份

在「國家與我」的範疇,學習重點包括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亦會認識國旗、國徽、國歌等。學生可以了解國家的歷史和中華文化的發展概況,增加國民身份認同,學習承擔及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透過課程,認同國民身份和貢獻國家。

在「世界與我」的範疇,學生可以認識世界的人民生活與文化特色,關注國家與世界的連繫,了解國家和世界的發展。

在「健康與生活」的範疇,旨在引起學生對個人成長與發育的關注,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可以掌握有關生理、心理及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成長與發育,發展自理能力,在個人健康和安全方面作出適當的考慮和抉擇。

在「環境與生活」的範疇,旨在喚起學生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生活的關注,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大自然和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的基本知識,認識國家的地理發展,並願意承擔環境保育的責任,實踐綠色生活。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3︱小學常識拆科 增人文科教國情 課程框架下月落實 2025/26學年起推行 

在「理財與經濟」的範疇,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理財的知識和提升他們的理財能力,並認識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及彼此的關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基本的理財概念和技巧、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並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教育局表示,小學人文科課程將分階段推行,建議學校按校情及準備程度,最早可於 2024/25 學年按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試行新課程,而全港小學須於 2025/26 學年開始推行小學人文科,建議從小一及小四開始、2026/27學年擴展至小二和小五,2027/28學年全面在小學各年級推行。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