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  涵盖6范畴 增加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2023-11-23 12:47

       教育局公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  涵盖6范畴 增加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教育局公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 涵盖6范畴 增加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新一份《施政报告》敲定改革小学常识科,2025/26学年起逐步分拆为「科学科」及「人文科」。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课程框架,课程涵盖六个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环境与生活」、「理财与经济」、「社会与公民」、「国家与我」和「世界与我」。

并设有不同主题,清晰列明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必须学习内容,以及其深度和广度。小一及小二建议总课节为64节,即约37小时;小三至小六建议总课节为96节,约56小时,部分课时为弹性课节。又为人文科教师每年提供约4千个名额参与培训课程。

在「社会与公民」的范畴,会教授《宪法》和《基本法》,学生可以透过多方面认识和探讨社会议题,认识社会及关注社会事务,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意识。学习重点包括遵守法律和法规,亦会了解特区政府的组织和运作。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课程框架。资料图片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课程框架。资料图片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课程框架,课程涵盖六个范畴。
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课程框架,课程涵盖六个范畴。
6个范畴设有不同主题,清晰列明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必须学习内容。资料图片
6个范畴设有不同主题,清晰列明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必须学习内容。资料图片
小三至小六建议总课节为96节,约56小时,部分课时为弹性课节。资料图片
小三至小六建议总课节为96节,约56小时,部分课时为弹性课节。资料图片
小一及小二建议总课节为64节,即约37小时。资料图片
小一及小二建议总课节为64节,即约37小时。资料图片

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 增加认同国民身份

在「国家与我」的范畴,学习重点包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亦会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等。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概况,增加国民身份认同,学习承担及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透过课程,认同国民身份和贡献国家。

在「世界与我」的范畴,学生可以认识世界的人民生活与文化特色,关注国家与世界的连系,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在「健康与生活」的范畴,旨在引起学生对个人成长与发育的关注,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生理、心理及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面的态度面对成长与发育,发展自理能力,在个人健康和安全方面作出适当的考虑和抉择。

在「环境与生活」的范畴,旨在唤起学生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生活的关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大自然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国家的地理发展,并愿意承担环境保育的责任,实践绿色生活。

相关新闻:施政报告2023︱小学常识拆科 增人文科教国情 课程框架下月落实 2025/26学年起推行 

在「理财与经济」的范畴,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理财的知识和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并认识国家和香港的经济发展及彼此的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基本的理财概念和技巧、国家和香港的经济发展,并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教育局表示,小学人文科课程将分阶段推行,建议学校按校情及准备程度,最早可于 2024/25 学年按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试行新课程,而全港小学须于 2025/26 学年开始推行小学人文科,建议从小一及小四开始、2026/27学年扩展至小二和小五,2027/28学年全面在小学各年级推行。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