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議案|林健鋒指搶人才如「追女仔」:單有誠意不夠 管浩鳴關注庫房「陰乾」

2023-11-23 12:38

立法會續辯致謝議案 林健鋒形容搶人才如「追女仔」:單單有誠意並不足夠
立法會續辯致謝議案 林健鋒形容搶人才如「追女仔」:單單有誠意並不足夠

立法會今日(23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進入第二節辯論,主題為「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環節。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林健鋒表示,希望政府觀察巿場一段時間後,可在明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全面撤辣。

林健鋒表示,非常支持今年的施政報告,但他又提到香港經濟復蘇速度不似預期,預料整體經濟明年首季後才有望平穩,認為必須多管齊下,雖然政府已推出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等活動,商界亦積極配合,但始終屬短期做法,政府要盡快落實長遠措施。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施政報告。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施政報告。資料圖片
立法會今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資料圖片
立法會今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資料圖片
林健鋒形容搶人才如「追女仔」一樣,單單有誠意並不足夠。資料圖片
林健鋒形容搶人才如「追女仔」一樣,單單有誠意並不足夠。資料圖片
江玉歡指,,「爆買」泡沫被篤爆後,政府要反思旅遊業的定位,而夜經濟、小吃街等無法完全代表香港的底蘊和文化。資料圖片
江玉歡指,,「爆買」泡沫被篤爆後,政府要反思旅遊業的定位,而夜經濟、小吃街等無法完全代表香港的底蘊和文化。資料圖片
鄧飛指政府所推出的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非常宏偉。資料圖片
鄧飛指政府所推出的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非常宏偉。資料圖片
謝偉銓認為部分部門和官員的處事心態也有需要改變,不應只做「監管者」,而要同時做好「促進者」的角色。資料圖片
謝偉銓認為部分部門和官員的處事心態也有需要改變,不應只做「監管者」,而要同時做好「促進者」的角色。資料圖片

他又指,通關後政府不斷出團外訪,為香港尋找商機,外國投資者對香港及大灣區的巿場很感興趣,認同「總部」經濟的方向正確,他相信政府與業界「一齊搵商機,相信啲錢會繼續嚟」。

林健鋒:讓人才感覺宜居宜業 在港落地生根

林健鋒又指,全世界都在積極搶人才,當局必須要有吸引及便利他們來港的政策,形容有如「追女仔」一樣,單單有誠意並不足夠,除了自身要「靚仔」之外,亦要有內涵,讓人才感覺到香港是宜居、宜業、宜遊,願意在港落地生根,希望香港在出招方面更積極進取。

林健鋒稱,雖然經民聯歡迎政府一系列減辣措施,但觀乎市場反應認為措施偏向保守,希望政府觀察市場反應後,「做得徹底一啲」,如兩、三個月後無異常情況,在明年2月財政預算案時能全面撤辣,讓市場回復正常及健康發展。他又指過去起怕樓價高不可攀,「比起樓價高,更可怕係無成交」,成交恢復,樓價上番去,巿場才能活起來。

江玉歡:「爆買」泡沫爆破 反思旅遊業定位

選委界的江玉歡表示,香港的旅遊業過去以零售業作為支撐,但如果隨著「全球購」等興起,市場已起變化,香港的優勢息微,以往遊客來港「爆買」的情況難以再現,「爆買」泡沫被篤爆後,政府要反思旅遊業的定位。她認為夜經濟、小吃街等無法完全代表香港的底蘊和文化,如做得不好就只是東施效顰。江玉歡又稱,本港海濱長廊的潛力未被釋放,雖然近年政府就海濱進行改造,但她相信可做得更多,建議可發起國際競賽,讓公司就香港海濱發展成全球景點作出作出建議。

選委界議員鄧飛就指,政府所推出的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非常宏偉,但如何與最新AI人工智能相結合,推動數字政府變成智慧政府,令香港走上智慧生活及工作,他認為當局需要大幅度落墨。

謝偉銓:官員不應只做監管者 做好「促進者」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業界非常支持政府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和辦公室,為北部都會區及人工島等大型項目探討融資方案,但他認為單是設立架構並不足夠,部分部門和官員的處事心態也有需要改變,不應只做「監管者」,而要同時做好「促進者」的角色,公務員也要加深了解巿場運作,豐富自身經濟、金融等相關知識。

謝偉銓又指,香港經濟疫後復蘇步伐未如理想,財赤擴大,儲備減少,令到不少人擔心庫房有否足夠財力,推動大型發展及基建計劃。但他認為,不應因為一時經濟問題,而減少投資未來,尤其在私人市場放緩之下,公共基建投資更不能放慢,否則會陷入更嚴重的經濟收縮循環。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資料圖片

管浩鳴:全面撤辣是政府應有之義

選委界議員管浩鳴表示,《施政報告》提出「減辣不撤辣」,面對近期樓市跌跌不休,現時減辣力度只是「半桶水」。他指政府一直強調樓市需求管理措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惟時至今日,很多大型屋苑的價格已經從高位下跌超過25%,宏觀市況和樓市的活躍程度都不可與推出辣招時同日而語,認為樓市辣招已不合時宜,但至今政府無提供清晰的退場機制,「至少應該向市民清楚說明,在甚麼環境、條件和指標下才會撤辣」,強調全面撤辣是市民呼聲,亦是政府應有之義。

他又指,早前在立法會動議「檢討公共財政」議案,政府當時指任何開徵新稅項建議,要社會充分討論及需時醞釀,但其實對上一次有關稅制諮詢已經10多年,「如果要繼續醞釀落去,咁幾時先係一個合適嘅醞釀期呢?歸根究底,政府都要交出一個切實的方案和具體的時間表,還市民一個合理的交代。好似優質的葡萄酒,確實需要長時間釀製同發酵,但係存放得太耐,口感就會變得苦澀和複雜,到最後就錯過了『適飲期』,失去原來味道和精髓。」

他指今年《施政報告》無提及增加收入建議,如果政府堅持「挖東牆補西牆」,「距離庫房被掏空陰乾的日子相信亦不遠已」,希望政府亡羊補牢,在及後的《財政預算案》交出功課。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