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一文看清 中美關係近年高低起伏一度弩張劍拔

2023-11-15 09:20

中美關係近年劇烈變化。美聯社
中美關係近年劇烈變化。美聯社

中美兩大國的關係數十年來歷經起伏。隨著中國國力不斷提升,晉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在科技、軍事等領域有長足發展,中美關係在大國競爭下近年急劇轉變,尤其是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起陸續發起貿易戰、封殺中國高科技產業、對台灣出售戰機,還制裁北京、香港官員、新冠疫情下對華惡言相向,令兩國關係不斷惡化。

即使拜登政府上台,仍將中國視為對美國「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兩國關係未見改善,還發生了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事件。直至中美元首於去年在印尼峇里島會晤,中美關係始釋出回暖訊號,但之後又發生氣球風波,一波三折。

相關新聞:

習拜會|點解全球關注? 拆局:兩場戰爭兩場選舉或牽引危機
習拜會|習近平曾九次訪美 珍貴圖片重溫
習拜會│營造和緩氣氛 中美機構鼓勵高教恢復交往
習拜會|據報中美將同意重啟軍事溝通 中方冀美不尋求「新冷戰」

中美貿易戰可說是兩國關係惡化的分界線。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向中國進口的價值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同年7月,又加碼對中國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中國商務部同日反制,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輸華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

之後,美國多次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至2020年1月,兩國在白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國需在指定時間內向美國加購2,000億美元商品及服務。

先扣孟晚舟再封殺華為

貿易之外,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12月,以中國華為公司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為由,要求加拿大逮捕在溫哥華轉機的華為首席財務孟晚舟,令孟一直滯留加拿大,與美國展開長逾1000天的引渡訴訟,直至2021年9月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才獲釋回國。

美國針對中國科技巨企華為的行動,到了2019年5月,更升級至全面封殺。當時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他70家附屬公司列入貿黑名單,禁止名單內公司向美國企業購買零組件。

華為在禁令下,失去高端晶片供應,智能手機等業務遭受重創。迫使華為尋求國產晶片以及另外發展手機運作系統「鴻蒙」,至今年推出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系列,才重新進入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中美關係近年劇烈變化。美聯社
中美關係近年劇烈變化。美聯社
■孟晚舟2021年獲釋後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國。
■孟晚舟2021年獲釋後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國。
AUKUS對中國構成圍堵壓力。美聯社
AUKUS對中國構成圍堵壓力。美聯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時任副總理的劉鶴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聯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時任副總理的劉鶴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聯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疫情問題上不斷對中國施壓。路透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疫情問題上不斷對中國施壓。路透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了對中國的貿易戰。路透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了對中國的貿易戰。路透社
華為被美國封殺至今。路透社
華為被美國封殺至今。路透社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台出售戰機令中國強烈不滿。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台出售戰機令中國強烈不滿。

貿易、科技打壓外,特朗普政府又在2019年8月,向台灣出售66架F-16V戰機,成為中美建交40年來規模及金額最大的軍售,並且升級台美官方往來,引起中國強烈不滿。

踏入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特朗普不斷指是中國的「武漢實驗室洩漏」病毒導致疫情,要求追究中國責任,令兩國經常互相指摘,關係明顯惡化。

同年7月,特朗普又以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中,有香港官員侵害人權及破壞香港自治,對包括時任特首的林鄭月娥等北京、香港官員予以制裁。中國直斥美國行徑是「赤裸裸霸權主義行為,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粗暴踐踏」,並且作出反制。

中美關係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達致冰點。因擔心特朗普為大選獲勝故意製造中美軍事衝突,,美軍最高級將領參議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兩次致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不會對中國發動襲擊,若有襲擊的話會事先警告中方。

佩洛西訪台激化中美衝突

2021年初,特朗普下台,拜登成為美國總統,但中美關係仍未見改善,拜登政府繼續維持對華關稅、華為禁令外,於該年9月,更與澳洲及英國組成AUKUS(澳英美三邊安全協定),協助澳洲組建核潛艇艦隊,被視為圍堵中國之舉。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無視中國警告,堅持到台灣訪問,觸發中國近年最強烈的反應,解放軍持續數日在台灣周邊舉行「圍島軍演」,外交部宣佈對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採取制裁措施,同時停止與美國就氣候變化、軍事交流和打擊國際犯罪等關鍵領域的合作。

峇里島會晤為兩國破冰

外界擔心兩國全面脫鉤之際,2022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尼峇里島出席G20峰會期間會晤,雙方達成「排除干擾、克服障礙、增進共識、積累成果」的共識,並同意就海洋事務、軍控、外交政策等進行磋商,以及增加中美的直航客機,被視為兩國關係回暖的訊號。

發生氣球風波後,中美關係變得緊張。
發生氣球風波後,中美關係變得緊張。
美軍早前將氣球殘骸打撈。路透社
美軍早前將氣球殘骸打撈。路透社
打撈起的氣球殘骸已交予FBI實驗室分析。路透社
打撈起的氣球殘骸已交予FBI實驗室分析。路透社
美國發布偵察機高空拍攝的中國氣球照片。美國國防部
美國發布偵察機高空拍攝的中國氣球照片。美國國防部
拜登聲稱不會為擊落中國氣球道歉。美聯社
拜登聲稱不會為擊落中國氣球道歉。美聯社
何立峰和耶倫率領官員在三藩市舉行會談。 AP
何立峰和耶倫率領官員在三藩市舉行會談。 AP
耶倫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會保護美國及盟友的國家安全。 AP
耶倫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會保護美國及盟友的國家安全。 AP
佩洛西訪台令中美關係緊張。圖為解放軍在台海演習。美聯社
佩洛西訪台令中美關係緊張。圖為解放軍在台海演習。美聯社
佩洛西訪台令中美關係緊張。美聯社
佩洛西訪台令中美關係緊張。美聯社
布林肯今年訪華,與王毅見面。路透社
布林肯今年訪華,與王毅見面。路透社
布林肯今年訪華時與習近平會面。路透社
布林肯今年訪華時與習近平會面。路透社

好景不長!今年1月底爆出中國高空氣球飛入美國遭美國戰機擊落事件,導致拜登下令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華行程,4月台灣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眾議長麥卡錫會面,兩國關係再受挫。

氣球事件再起風波

不過,這兩個大國還在無法擺脫的相互依存。中國發展經濟仍需要美國的資金與技術;而失去了中國龐大的市場,美國企業也會受重創。在最為敏感的臺灣問題上,儘管中美的終極目標各有不同,但維持現狀仍是眼下彼此最大的利益所在。

兩國高層還是逐步恢復往來。布林肯最終在今年6月訪華不久,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旋、氣候特使克里、商務部長雷蒙多相繼訪華。美國國防部獲中國邀請,派員出席10底在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更是兩國軍方恢復交流的象徵。

中國方面,外交部長王毅10月26日至28日訪問美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則在本月8日起訪問美國5天,均被視為對美國的回應,為隨後的習拜會鋪路。

雙方妥協 李家超受邀不赴美

為了實現三藩市會晤,中美雙方又都做了不少妥協。針對香港特首李家超受美國制裁的這個難點,雙方最終採取了美國發出邀請,李家超以日程原因不出席APEC、改派財政司長陳茂波赴會來化解尷尬,為彼此創造下台階。

臨近APEC前的一個多星期,中美互動更為頻密,中美還舉行首輪海洋事務磋商、氣候變化會談、軍控與防核擴散磋商、查找美軍戰俘與失蹤人員遺骸工作視訊會議,還在香港舉行了中美論壇2023,讓人目不暇接。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