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拆局:遏華戰略不變 又逢大選年 兩國關係難走出低谷

2023-11-15 08:30

學者分析,「習拜會」後兩國關係難走出低谷。
學者分析,「習拜會」後兩國關係難走出低谷。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將首次在美國會面,儘管近幾個月來,中美通過一系列高層交往展示善意,但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向《星島》分析,美國把中國作為最大的戰略對手不斷打壓限制,「不改變這種態勢,中美關係不可能走出低谷。」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亦認為,美國大選年即將到來,反華言論將充斥,「任何一個突發事件的處理失當,都會將不易得來的止跌企穩勢頭重新壓回原點。」他對當前中美關係「只謹慎,而不樂觀」。

中美元首峰會前夕,兩國教育團體發布共同聲明,鼓勵中美兩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恢復交往,深化合作。據外電報道,中美將宣佈聯手打擊芬太尼協議,中方同意對化工企業採取行動,打擊芬太尼生產和出口。分析認為,兩國有望在此次會晤後宣佈一系列「小但切實的成果」,向外界釋放出「穩定」的積極信號。

習近平第十度訪美,將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談。新華社
習近平第十度訪美,將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談。新華社

 

學者:當前中美關係「只謹慎,而不樂觀」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拜登政府高層官員的話稱,三藩市中美元首會晤的議程上或將包括「加沙、台灣和俄羅斯問題」,此外,雙方旨在通過此次會晤管控兩國的競爭關係。該報導稱,中國要求美方在會晤中承諾反對台獨。

「中美關注的議題存在一定『溫差』。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方更關注原則性的問題和美國在重大問題上的承諾,比如美方重申「四不一無意」和反對「台獨」,而美國則更關心芬太尼、國債等具體議題,並有較大可能談及烏克蘭和巴以問題。

美國學者孫太一分析,對於這次元首會晤,美方的訴求是維持穩定的溝通管道,鞏固已有機制,並在氣候變化和芬太尼等議題上尋求突破,而中方或將尋求在APEC這一以經貿為主要議題的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展示中國依舊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經商目的地,並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闢新空間。

美方官員:雙方旨在管控兩國競爭關係

近幾個月來中美高官頻繁互動,學者朱鋒向《星島》表示,中美關係現在有止跌企穩的態勢,但美國對中國科技和貿易的打壓始終沒有停手,美國把中國作為最大的戰略對手不斷限制,遏制中國的崛起,中美關係並沒有走出低谷。他認為,是次「習拜會」的核心是能否真的建立一種相對健康穩定的可管控的中美關係。

習近平和拜登去年11月在峇里會面。
習近平和拜登去年11月在峇里會面。
2022年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
2022年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

學者王緝思認為,這場會晤意義重大,要為未來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定下基調,但他相信兩國關係短期內不會走出低谷。在中美雙邊關係走向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美國即將進入2024大選年,國內政治的激烈爭鬥,以及烏克蘭危機、巴勒斯坦危機等地緣政治衝突,對兩國關係恐會造成更大的負面衝擊。

他指出,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將中國視為對美國「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兩黨在對華政策思想上相當一致。無論明年大選結果如何,美國對華戰略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

他認為,美國一方面要保持同中國的戰略競爭姿態,為了「競而勝之」將不惜犧牲某些經濟利益,付出一定的政治代價,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對華關係的大體穩定,以免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大局或激化國內矛盾。在這種政治考慮的背景下,美國對中美官方、半官方和民間交流的熱情升高了。

駐京記者楊浚源報道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