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研定義「劣質劏房」 議員倡以人均居住面積劃線 5年內取締

2023-10-23 07:15

據了解,政府擬研究為「劣質劏房」定義,以及訂定措施讓育有兒童的劏房家庭加快改善居住環境。資料圖片
據了解,政府擬研究為「劣質劏房」定義,以及訂定措施讓育有兒童的劏房家庭加快改善居住環境。資料圖片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出爐,在房屋方面,據悉政府研究為「劣質劏房」作定義,以及訂定措施讓育有兒童的劏房家庭加快改善居住環境。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將「劣質劏房」界線劃在統計處的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水平,即低於65平方呎定為「劣質劏房」,低於公屋擠迫戶標準者(60平方呎)定為「嚴重劣質劏房」。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周三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周三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資料圖片
據了解,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擬研究定義何謂「劣質劏房」。資料圖片
據了解,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擬研究定義何謂「劣質劏房」。資料圖片
有傳會訂定措施讓育有兒童的劏房家庭加快改善居住環境。資料圖片
有傳會訂定措施讓育有兒童的劏房家庭加快改善居住環境。資料圖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資料圖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資料圖片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資料圖片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資料圖片

倡低於65平方呎定義為「劣質劏房」

工聯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幼年蝸居劏房不利於兒童個人成長,特別是大腦發育、情緒、脊骨生長等造成不良影響,強調兒童理應受到保護。對於如何界定「劣質劏房」,他認為可根據樓宇結構、居住面積等多方面著手,建議將界線劃在統計處的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水平,即低於65平方呎定為「劣質劏房」,低於公屋擠逼戶標準者(60平方呎)定為「嚴重劣質劏房」。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鄭泳舜表示,政府有意就「劣質劏房」訂立基礎是好事,建議少於5.5平方米(約49.5平方尺)屬「劣質劏房」。他指過去曾在社區見到「樹窿房」,環境及衞生情況惡劣,單位結構亦有安全隱患,認為小朋友應是優先照顧的群體。

至於會否要求政府訂立「告別劏房」時間表,鄧家彪希望政府在2025年完成全港劏房巡查,建立登記資料庫,配合教育局、社署等多個政府部門詢問學生地址,「你要幫人都要先知道呢啲家庭住喺邊先!」他估計4年後(2027年)落實公屋輪候時間減至4年,再加上政府承諾會在5年內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有信心告別劏房不再是「口號」,真真正正在港落實。

鄭泳舜則期望政府可在5年內取締「劣質劏房」,指政府擬建2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及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應足夠處理劏房問題,讓劏房戶有完善的房屋階梯。他又指,政府解決房屋問題表現有進步,基礎房屋供應較歷屆政府有改善,推行「簡約公屋」亦可改善劏房户居住環境,但他認為並不足夠,要再加大力度踢走「劣質劏房」。

記者︰黃子龍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