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網購平台收集個人資料達23種 私隱專員鍾麗玲:市民提交資料前要三思

2023-09-13 07:30

網購已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惟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年6月發表的審視報告,發現網購平台收集的個人資料相當多,由12種至23種不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這些平台為了促銷、可能會將客戶的個人資料轉交予關連機構作推廣用途,涉及的公司可能多達數以十間,引致個人資料私隱外洩風險。

網購已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網購已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鍾麗玲表示,「你係剔之前,係咪要諗清楚真係要比咁多資料咁多人呢?」葉偉豪攝
鍾麗玲表示,「你係剔之前,係咪要諗清楚真係要比咁多資料咁多人呢?」葉偉豪攝
鍾麗玲表示,社交平台遭數據擷取的情況於過去數年有所增加。葉偉豪攝
鍾麗玲表示,社交平台遭數據擷取的情況於過去數年有所增加。葉偉豪攝

網購平台一般會在最後一欄要求客戶選擇,是否同意將個人資料作推廣及市場促銷活動用途,甚或可以轉移其個人資料。 鍾麗玲表示,「你係剔之前,係咪要諗清楚真係要比咁多資料咁多人呢?因為個人資料係好值錢嘅,好多平台會攞咗你嘅個人資料,可能會轉交予關聯公司及廣告公司,如同放進大海。」對消費者或用家而言,保障較少。

另外,一些網購平台亦會提供優惠以取得客戶的個人資料,鍾麗玲表示,「世界上係冇免費午餐,點解個平台會給予免費服務,市民係提供資料前,要細閱使用條款,留意個人資料會否轉移到其他機構,因為這些平台可能會將你的個人資料給予其他關聯公司,數目可能達數以十間公司絕對不出奇。」

市民使用社交平台亦要小心

此外,市民使用社交平台亦要小心,Facebook於2021年被揭曾被擷取大量數據,多達5.33億個用戶的個人資料被上載至一個黑客網站供免費瀏覽,涉及106個國家及地區,當中包括293萬個香港帳戶。

鍾麗玲表示,社交平台遭數據擷取的情況於過去數年有所增加,被擷取的個人資料包括用戶名稱、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甚至信用卡號碼,反映平台的網絡保安欠妥善或有漏洞。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作為環球私隱協會的國際執法小組主席,早前與11個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發表聯署聲明,要求多個社交平台要保護客戶的網上數據,防止被人使用程式大範圍擷取資料,因為平台有責任保護個人資料及私隱,作出一系列數據安全工作措施,「我哋作為監管機構,要向平台告知期望及原則。

記者:鄭華坤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