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申訴王|黃大仙逾百年古村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襲變水鄉 村民:幾廿歲都未見過

2023-09-09 20:19

星島申訴王|黃大仙最後一條逾百年古村 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襲 村民:幾廿歲都未見過咁
星島申訴王|黃大仙最後一條逾百年古村 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襲 村民:幾廿歲都未見過咁

本港過去2日經歷500年一遇的世紀大暴雨,多區嚴重水浸淪為澤國,其中重災區之一的黃大仙,有一條被人逐漸遺忘的逾百年歷史古村「竹園村」,同樣深受暴雨水浸的威脅,有前舖後居的老居民直指受渠務署工程影響,大量黃泥水衝入屋內,一度水深及膝,浸濕貨物及雪櫃,損失慘重,亦有附近茶餐廳被洪水湧入至近腰位置,須清走淤泥及浸壞貨物才能重新開業,而街檔東主大嘆販售衣物被浸壞,由50元3對襪加碼至13對「黃泥襪」亦無人問津,損失無法估量,《星島申訴王》率先採訪居民及商戶,讓他們透露當前苦況。


香港1960年代以前的九龍,共有13個規模較大的的鄉村,俗稱九龍十三鄉,大部分已重建,剩下的3條包括黃大仙的「竹園村」、牛池灣的「牛池灣村」,以及調景嶺的「茶果嶺村」即將拆遷,當中竹園村位於黃大仙中心北館及黃大仙祠對開,目前被政府指定為被拆卸重建的寮屋區域,村內居民已被要求不日內遷離,然而部分居民已經歷超過四代,有的前舖後居維持生計,有的年老邁長居屋內養老,他們不約而同受到黃大仙暴雨的水浸影響,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威脅。

500年一遇世紀暴雨侵襲黃大仙 逾百年竹園古村及商戶損失慘重

黃大仙竹園古村周四當晚受暴雨帶來水浸影響,洪水湧入村內,靠居民堆起沙包自救。(陳浩元攝)
黃大仙竹園古村周四當晚受暴雨帶來水浸影響,洪水湧入村內,靠居民堆起沙包自救。(陳浩元攝)
21歲村民徐先生稱一家五代居住在竹園古村逾百年,今次受到洪水前所未有的威脅。(陳浩元攝)
21歲村民徐先生稱一家五代居住在竹園古村逾百年,今次受到洪水前所未有的威脅。(陳浩元攝)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天,村內走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天,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天,村內走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天,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居民急於將洪水舀出屋外範圍。(受訪者提供相片)
居民急於將洪水舀出屋外範圍。(受訪者提供相片)
即使用沙包阻擋,洪水亦超過沙包堆砌範圍,湧入屋內位置。(受訪者提供相片)
即使用沙包阻擋,洪水亦超過沙包堆砌範圍,湧入屋內位置。(受訪者提供相片)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受訪者提供)
村民徐先生稱即使堆起沙包,亦無法阻擋洪水湧入村內。(陳浩元攝)
村民徐先生稱即使堆起沙包,亦無法阻擋洪水湧入村內。(陳浩元攝)
竹園村居民葉婆婆指洪水高度超過門壆,幸有門擋擋住湧入客廳及睡房位置。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陳浩元攝)
竹園村居民葉婆婆指洪水高度超過門壆,幸有門擋擋住湧入客廳及睡房位置。周四暴雨帶來洪水湧入竹園村當晚,村內走廊出現水窪,嚴重時水深及膝。(陳浩元攝)
在竹園村經營38年車仔麵的林太,指周四當晚水深近膝,加上行人天橋嚴重水浸,只能在店內過夜無法返家。(陳浩元攝)
在竹園村經營38年車仔麵的林太,指周四當晚水深近膝,加上行人天橋嚴重水浸,只能在店內過夜無法返家。(陳浩元攝)
林太指雪櫃當晚已被洪水浸壞,須找技工緊急維修。(陳浩元攝)
林太指雪櫃當晚已被洪水浸壞,須找技工緊急維修。(陳浩元攝)

黃大仙重災區最嚴重水深及腰 商戶無法返家店內過夜

21歲居民徐先生,家族超過五代人居住在竹園村內逾百年,目前三代同堂居住在村內,前屋經營士多,後屋則分設不同房間供家人居住,他稱周四當晚黃大仙下大暴雨,大量黃泥水沿渠邊湧入村內,並一度浸過屋外大門的壆邊,他們即使堆設沙包亦無法阻擋洪水,形容水湧入之際又猛又急,結果屋內用品被浸濕,而前屋的士多情況較為嚴重,本身是義工的他將慈善物資連同飲料及食物放在士多內,結果雙雙被浸壞,有待晾乾後再作處理。他事發當日曾致電渠務署求助,接聽者竟回覆「如果唔係有生命威脅,我哋暫時唔會處理。」最終依靠家人利用水泵及沙包自救。

90歲的葉婆婆與88歲老伴居住村內大半生,她指每逢大暴雨便導致村內水浸,但當日來得較為猛烈,水深一度穿過門壆進入屋內邊緣,幸被門擋阻擋去路,洪水才不至進入客廳及廚房,「逢親一落大雨就係咁樣,好在水浸唔過門擋,最好有關部門整好條坑渠同去水。」受到水浸影響,兩老過去2日沒有出門,主要依靠雪櫃內食物度過,直至今日有朋友探訪,加上水浸退卻,老伴才安心出外購買物資。

村內經營車仔麵38年的林太,直指水浸當日水深約3吋「成條村都浸晒,幾廿歲都未試過!」 她晚上收舖後,見黃大仙行人天橋水深及肩,根本無法經天橋返回黃大仙下邨家中,最後只好在店內過夜,夜不安寢,「龍翔道浸晒,見到條行人天橋完全過唔到,車死晒火,我驚浸死,只好喺度過夜。」店舖事後連續2日沒有營業,經點算後證實雪櫃被浸壞,須找技工緊急維修,估計損失約3千元。

雨災過後的龍翔道,路邊擺滿商戶棄置的垃圾。(陳浩元攝)
雨災過後的龍翔道,路邊擺滿商戶棄置的垃圾。(陳浩元攝)
水浸過後滿目瘡痍,有茶餐廳今日仍未能營業,手推車上仍遺留黃泥水。(陳浩元攝)
水浸過後滿目瘡痍,有茶餐廳今日仍未能營業,手推車上仍遺留黃泥水。(陳浩元攝)
新光中心一座及二座地下大堂水浸最嚴重時水深及腰,浸壞兩部升降機。(受訪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一座及二座地下大堂水浸最嚴重時水深及腰,浸壞兩部升降機。(受訪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地舖茶餐廳水浸最嚴重時,水深有如一張圓櫈高度。(受訪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地舖茶餐廳水浸最嚴重時,水深有如一張圓櫈高度。(受訪者提供相片)
茶餐廳職員在黃泥水中忙於清理。(受訪者提供相片)
茶餐廳職員在黃泥水中忙於清理。(受訪者提供相片)
雪櫃內食材被洪水浸壞,需要扔掉。(受訪者提供相片)
雪櫃內食材被洪水浸壞,需要扔掉。(受訪者提供相片)
茶餐廳職員在黃泥水中忙於清理。(受訪者提供相片)
茶餐廳職員在黃泥水中忙於清理。(受訪者提供相片)
垃圾剷在水中飄浮。(受訪者提供相片)
垃圾剷在水中飄浮。(受訪者提供相片)
雞蛋及公仔麵等食材被黃泥水污染,全數遭棄掉。(受訪者提供相片)
雞蛋及公仔麵等食材被黃泥水污染,全數遭棄掉。(受訪者提供相片)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於清理積水。(受訪者提供)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於清理積水。(受訪者提供)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於清理積水。(受訪者提供)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於清理積水。(受訪者提供)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指水浸最嚴重時水深至近圓櫈的高度。(陳浩元攝)
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指水浸最嚴重時水深至近圓櫈的高度。(陳浩元攝)
路邊街檔有衣物被黃泥水污染,只能降價50元13對賤賣。(陳浩元攝)
路邊街檔有衣物被黃泥水污染,只能降價50元13對賤賣。(陳浩元攝)
有街檔的衣物被黃泥水污染,置於路邊防撞欄上曬乾。(陳浩元攝)
有街檔的衣物被黃泥水污染,置於路邊防撞欄上曬乾。(陳浩元攝)
女檔主大嘆原售100元恤衫變成「黃泥衫」,半賣半送亦無人問津。(陳浩元攝)
女檔主大嘆原售100元恤衫變成「黃泥衫」,半賣半送亦無人問津。(陳浩元攝)

 

除了竹園古村居民受威脅,鄰近大廈新光中心一座、二座以及地舖商戶亦深受水浸影響,周四當晚有茶餐廳及零售店被洪水湧進店內,最嚴重是水深至近圓櫈的高度,結果大量貨物被浸濕,昨今兩日將浸濕貨物連淤泥清出街邊,有待食環署人員用夾斗車處理運走。

經營30多年的泉成茶餐廳負責人王先生表示,周四晚上10時許收舖後返回新光中心單位休息期間,收到朋友WhatsApp傳來短片,指大量洪水湧入港鐵黃大仙站及黃大仙中心,連忙離家返回茶餐廳察看受災情況,當他抵達地下大堂赫見水浸最嚴重時,幾近一張圓櫈的高度,他擔心水中有漏電的情況會有生命威脅,不敢毅然返回店內,直至翌日凌晨5時至6時雨勢稍降,才成功折返茶餐廳點算損失,最終證實公仔麵及雞蛋等食材被浸壞棄掉,爐頭等電器待吸乾水後照常使用,目前須視乎日後會否浸壞,最壞打算是損失六位數字重新裝修及重置器材。

港鐵黃大仙站及黃大仙中心北館受災狀況: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地庫仍遺留淤泥痕跡。(莫家文攝)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地庫仍遺留淤泥痕跡。(莫家文攝)
商場職員用白色膠帆布遮蓋地庫,加緊派人清潔。(莫家文攝)
商場職員用白色膠帆布遮蓋地庫,加緊派人清潔。(莫家文攝)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庫的淤泥積着厚厚一層。(莫家文攝)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庫的淤泥積着厚厚一層。(莫家文攝)
黃大仙中心北館沾有黃泥的雜物堆積如山。(陳浩元攝)
黃大仙中心北館沾有黃泥的雜物堆積如山。(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地庫經過暴雨水浸一役滿目瘡痍,枱櫈及雜物沾滿黃泥跡。(陳浩元攝)
地庫經過暴雨水浸一役滿目瘡痍,枱櫈及雜物沾滿黃泥跡。(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職員正加緊洗地清理黃泥水。(陳浩元攝)
清潔工加緊清理站內天花滴水及泥跡。(陳浩元攝)
清潔工加緊清理站內天花滴水及泥跡。(陳浩元攝)
站內月台幕門受暴雨影響被長期打開。(陳浩元攝)
站內月台幕門受暴雨影響被長期打開。(陳浩元攝)
月台幕門被打開後,每道門均有月台助理在場,開車前舉手示意沒有乘客靠近列車。(陳浩元攝)
月台幕門被打開後,每道門均有月台助理在場,開車前舉手示意沒有乘客靠近列車。(陳浩元攝)

鄰近茶餐廳對開專營衣物的街檔,女檔主陳小姐指周四晚返回觀塘家中後,始知黃大仙嚴重水浸,翌日因黃大仙站封站未能折返,結果今日返回,發現近13包的衣物被浸濕,恤衫及衣物已被黃泥水沾污,只能折價或半賣半送,例如原本50元3對長襪,結果要加碼至50元13對賤賣,其餘較昂貴的恤衫或長褲,「原本賣成80至100元一件,呢家送都無人要。」

黃大仙區防火委員會委員莫嘉傑表示,竹園古村已被計劃重建拆遷,沙田坳道正進行渠務及擴闊行人路及車路工程,由於工程尚未竣工,原本要鋪設渠蓋的去水渠,僅用木板封死,無法達到去水效果,加上沙田坳道壆邊被加高,結果暴雨帶來的洪水直入村內,造成嚴重水浸,連累附近商戶貨物被浸壞。他指商戶及村內居民均經營小本生意為主,若浸壞生財工具,對小商戶影響損失,促成有關部門正視及補償經濟損失。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