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申诉王|黄大仙逾百年古村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袭变水乡 村民:几廿岁都未见过

2023-09-09 20:19

星岛申诉王|黄大仙最后一条逾百年古村 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袭 村民:几廿岁都未见过咁
星岛申诉王|黄大仙最后一条逾百年古村 遭500年一遇暴雨侵袭 村民:几廿岁都未见过咁

本港过去2日经历500年一遇的世纪大暴雨,多区严重水浸沦为泽国,其中重灾区之一的黄大仙,有一条被人逐渐遗忘的逾百年历史古村「竹园村」,同样深受暴雨水浸的威胁,有前铺后居的老居民直指受渠务署工程影响,大量黄泥水冲入屋内,一度水深及膝,浸湿货物及雪柜,损失惨重,亦有附近茶餐厅被洪水涌入至近腰位置,须清走淤泥及浸坏货物才能重新开业,而街档东主大叹贩售衣物被浸坏,由50元3对袜加码至13对「黄泥袜」亦无人问津,损失无法估量,《星岛申诉王》率先采访居民及商户,让他们透露当前苦况。


香港1960年代以前的九龙,共有13个规模较大的的乡村,俗称九龙十三乡,大部分已重建,剩下的3条包括黄大仙的「竹园村」、牛池湾的「牛池湾村」,以及调景岭的「茶果岭村」即将拆迁,当中竹园村位于黄大仙中心北馆及黄大仙祠对开,目前被政府指定为被拆卸重建的寮屋区域,村内居民已被要求不日内迁离,然而部分居民已经历超过四代,有的前铺后居维持生计,有的年老迈长居屋内养老,他们不约而同受到黄大仙暴雨的水浸影响,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威胁。

500年一遇世纪暴雨侵袭黄大仙 逾百年竹园古村及商户损失惨重

黄大仙竹园古村周四当晚受暴雨带来水浸影响,洪水涌入村内,靠居民堆起沙包自救。(陈浩元摄)
黄大仙竹园古村周四当晚受暴雨带来水浸影响,洪水涌入村内,靠居民堆起沙包自救。(陈浩元摄)
21岁村民徐先生称一家五代居住在竹园古村逾百年,今次受到洪水前所未有的威胁。(陈浩元摄)
21岁村民徐先生称一家五代居住在竹园古村逾百年,今次受到洪水前所未有的威胁。(陈浩元摄)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天,村内走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天,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天,村内走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天,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居民急于将洪水舀出屋外范围。(受访者提供相片)
居民急于将洪水舀出屋外范围。(受访者提供相片)
即使用沙包阻挡,洪水亦超过沙包堆砌范围,涌入屋内位置。(受访者提供相片)
即使用沙包阻挡,洪水亦超过沙包堆砌范围,涌入屋内位置。(受访者提供相片)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受访者提供)
村民徐先生称即使堆起沙包,亦无法阻挡洪水涌入村内。(陈浩元摄)
村民徐先生称即使堆起沙包,亦无法阻挡洪水涌入村内。(陈浩元摄)
竹园村居民叶婆婆指洪水高度超过门壆,幸有门挡挡住涌入客厅及睡房位置。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陈浩元摄)
竹园村居民叶婆婆指洪水高度超过门壆,幸有门挡挡住涌入客厅及睡房位置。周四暴雨带来洪水涌入竹园村当晚,村内走廊出现水洼,严重时水深及膝。(陈浩元摄)
在竹园村经营38年车仔面的林太,指周四当晚水深近膝,加上行人天桥严重水浸,只能在店内过夜无法返家。(陈浩元摄)
在竹园村经营38年车仔面的林太,指周四当晚水深近膝,加上行人天桥严重水浸,只能在店内过夜无法返家。(陈浩元摄)
林太指雪柜当晚已被洪水浸坏,须找技工紧急维修。(陈浩元摄)
林太指雪柜当晚已被洪水浸坏,须找技工紧急维修。(陈浩元摄)

黄大仙重灾区最严重水深及腰 商户无法返家店内过夜

21岁居民徐先生,家族超过五代人居住在竹园村内逾百年,目前三代同堂居住在村内,前屋经营士多,后屋则分设不同房间供家人居住,他称周四当晚黄大仙下大暴雨,大量黄泥水沿渠边涌入村内,并一度浸过屋外大门的壆边,他们即使堆设沙包亦无法阻挡洪水,形容水涌入之际又猛又急,结果屋内用品被浸湿,而前屋的士多情况较为严重,本身是义工的他将慈善物资连同饮料及食物放在士多内,结果双双被浸坏,有待晾乾后再作处理。他事发当日曾致电渠务署求助,接听者竟回覆「如果唔系有生命威胁,我哋暂时唔会处理。」最终依靠家人利用水泵及沙包自救。

90岁的叶婆婆与88岁老伴居住村内大半生,她指每逢大暴雨便导致村内水浸,但当日来得较为猛烈,水深一度穿过门壆进入屋内边缘,幸被门挡阻挡去路,洪水才不至进入客厅及厨房,「逢亲一落大雨就系咁样,好在水浸唔过门挡,最好有关部门整好条坑渠同去水。」受到水浸影响,两老过去2日没有出门,主要依靠雪柜内食物度过,直至今日有朋友探访,加上水浸退却,老伴才安心出外购买物资。

村内经营车仔面38年的林太,直指水浸当日水深约3寸「成条村都浸晒,几廿岁都未试过!」 她晚上收铺后,见黄大仙行人天桥水深及肩,根本无法经天桥返回黄大仙下邨家中,最后只好在店内过夜,夜不安寝,「龙翔道浸晒,见到条行人天桥完全过唔到,车死晒火,我惊浸死,只好喺度过夜。」店铺事后连续2日没有营业,经点算后证实雪柜被浸坏,须找技工紧急维修,估计损失约3千元。

雨灾过后的龙翔道,路边摆满商户弃置的垃圾。(陈浩元摄)
雨灾过后的龙翔道,路边摆满商户弃置的垃圾。(陈浩元摄)
水浸过后满目疮痍,有茶餐厅今日仍未能营业,手推车上仍遗留黄泥水。(陈浩元摄)
水浸过后满目疮痍,有茶餐厅今日仍未能营业,手推车上仍遗留黄泥水。(陈浩元摄)
新光中心一座及二座地下大堂水浸最严重时水深及腰,浸坏两部升降机。(受访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一座及二座地下大堂水浸最严重时水深及腰,浸坏两部升降机。(受访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地铺茶餐厅水浸最严重时,水深有如一张圆櫈高度。(受访者提供相片)
新光中心地铺茶餐厅水浸最严重时,水深有如一张圆櫈高度。(受访者提供相片)
茶餐厅职员在黄泥水中忙于清理。(受访者提供相片)
茶餐厅职员在黄泥水中忙于清理。(受访者提供相片)
雪柜内食材被洪水浸坏,需要扔掉。(受访者提供相片)
雪柜内食材被洪水浸坏,需要扔掉。(受访者提供相片)
茶餐厅职员在黄泥水中忙于清理。(受访者提供相片)
茶餐厅职员在黄泥水中忙于清理。(受访者提供相片)
垃圾铲在水中飘浮。(受访者提供相片)
垃圾铲在水中飘浮。(受访者提供相片)
鸡蛋及公仔面等食材被黄泥水污染,全数遭弃掉。(受访者提供相片)
鸡蛋及公仔面等食材被黄泥水污染,全数遭弃掉。(受访者提供相片)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于清理积水。(受访者提供)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于清理积水。(受访者提供)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于清理积水。(受访者提供)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在水浸翌日清晨忙于清理积水。(受访者提供)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指水浸最严重时水深至近圆櫈的高度。(陈浩元摄)
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指水浸最严重时水深至近圆櫈的高度。(陈浩元摄)
路边街档有衣物被黄泥水污染,只能降价50元13对贱卖。(陈浩元摄)
路边街档有衣物被黄泥水污染,只能降价50元13对贱卖。(陈浩元摄)
有街档的衣物被黄泥水污染,置于路边防撞栏上晒乾。(陈浩元摄)
有街档的衣物被黄泥水污染,置于路边防撞栏上晒乾。(陈浩元摄)
女档主大叹原售100元恤衫变成「黄泥衫」,半卖半送亦无人问津。(陈浩元摄)
女档主大叹原售100元恤衫变成「黄泥衫」,半卖半送亦无人问津。(陈浩元摄)

 

除了竹园古村居民受威胁,邻近大厦新光中心一座、二座以及地铺商户亦深受水浸影响,周四当晚有茶餐厅及零售店被洪水涌进店内,最严重是水深至近圆櫈的高度,结果大量货物被浸湿,昨今两日将浸湿货物连淤泥清出街边,有待食环署人员用夹斗车处理运走。

经营30多年的泉成茶餐厅负责人王先生表示,周四晚上10时许收铺后返回新光中心单位休息期间,收到朋友WhatsApp传来短片,指大量洪水涌入港铁黄大仙站及黄大仙中心,连忙离家返回茶餐厅察看受灾情况,当他抵达地下大堂赫见水浸最严重时,几近一张圆櫈的高度,他担心水中有漏电的情况会有生命威胁,不敢毅然返回店内,直至翌日凌晨5时至6时雨势稍降,才成功折返茶餐厅点算损失,最终证实公仔面及鸡蛋等食材被浸坏弃掉,炉头等电器待吸乾水后照常使用,目前须视乎日后会否浸坏,最坏打算是损失六位数字重新装修及重置器材。

港铁黄大仙站及黄大仙中心北馆受灾状况:

黄大仙中心北馆地下地库仍遗留淤泥痕迹。(莫家文摄)
黄大仙中心北馆地下地库仍遗留淤泥痕迹。(莫家文摄)
商场职员用白色胶帆布遮盖地库,加紧派人清洁。(莫家文摄)
商场职员用白色胶帆布遮盖地库,加紧派人清洁。(莫家文摄)
黄大仙中心北馆地库的淤泥积着厚厚一层。(莫家文摄)
黄大仙中心北馆地库的淤泥积着厚厚一层。(莫家文摄)
黄大仙中心北馆沾有黄泥的杂物堆积如山。(陈浩元摄)
黄大仙中心北馆沾有黄泥的杂物堆积如山。(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地库经过暴雨水浸一役满目疮痍,枱櫈及杂物沾满黄泥迹。(陈浩元摄)
地库经过暴雨水浸一役满目疮痍,枱櫈及杂物沾满黄泥迹。(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职员正加紧洗地清理黄泥水。(陈浩元摄)
清洁工加紧清理站内天花滴水及泥迹。(陈浩元摄)
清洁工加紧清理站内天花滴水及泥迹。(陈浩元摄)
站内月台幕门受暴雨影响被长期打开。(陈浩元摄)
站内月台幕门受暴雨影响被长期打开。(陈浩元摄)
月台幕门被打开后,每道门均有月台助理在场,开车前举手示意没有乘客靠近列车。(陈浩元摄)
月台幕门被打开后,每道门均有月台助理在场,开车前举手示意没有乘客靠近列车。(陈浩元摄)

邻近茶餐厅对开专营衣物的街档,女档主陈小姐指周四晚返回观塘家中后,始知黄大仙严重水浸,翌日因黄大仙站封站未能折返,结果今日返回,发现近13包的衣物被浸湿,恤衫及衣物已被黄泥水沾污,只能折价或半卖半送,例如原本50元3对长袜,结果要加码至50元13对贱卖,其馀较昂贵的恤衫或长裤,「原本卖成80至100元一件,呢家送都无人要。」

黄大仙区防火委员会委员莫嘉杰表示,竹园古村已被计划重建拆迁,沙田坳道正进行渠务及扩阔行人路及车路工程,由于工程尚未竣工,原本要铺设渠盖的去水渠,仅用木板封死,无法达到去水效果,加上沙田坳道壆边被加高,结果暴雨带来的洪水直入村内,造成严重水浸,连累附近商户货物被浸坏。他指商户及村内居民均经营小本生意为主,若浸坏生财工具,对小商户影响损失,促成有关部门正视及补偿经济损失。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