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治療肝癌帶來突破

2023-08-30 13:06

研究團隊成員左起:黃允祈、任蕙蘋教授及鄭思強博士。港大醫學院
研究團隊成員左起:黃允祈、任蕙蘋教授及鄭思強博士。港大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細胞信號通路導致肝癌腫瘤轉移,有望為肝癌帶來新的治療策略及突破。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肝細胞癌(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在病人循環sEVs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介導的血管生成作用促進肝癌的生長甚至轉移,辨識了晚期肝癌病人的循環sEV攜帶的vWF在誘導血管生成方面的關鍵角色。

而在移植了肝癌患者組織的小鼠模型中,將晚期肝癌病患者一線藥物索拉菲尼,結合抗vWF抗體或厄達替尼(pan-FGFR抑制劑)一併使用,證實治療效果遠勝於單用索拉菲尼。結果表明阻斷sEVs介導的癌細胞與內皮細胞間的胞間通訊,有望成為治療肝癌的新方案。

任蕙蘋教授指,今次研究不僅發現了sEV-vWF所產生的促癌作用以及其分子基礎,更發現阻斷腫瘤微環境中的胞間通訊是治療肝癌的新策略,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