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籲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變 免再度依賴房地產

2023-08-23 15:16

內地官媒《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房住不炒」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一項總原則,不應也不會改變,須長期堅持。

文章表示,「房住不炒」定位仍然要堅持,也沒有過時,原因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在部份熱門城市中,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依然存在。一旦炒作房價重來,又可能重走過度依賴房地產的舊路,不利經濟社會發展。

文章又指,雖然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屬客觀事實,不能誇大其作用,像過往般過份依賴,也不能輕視其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2022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6.1%。與房地產業有密切關係的建築業,2022年增加值佔GDP的6.9%。把兩個支柱產業穩住,對穩定經濟大盤有重要意義。

文章亦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十分必要,房地產的相關貸款佔銀行信貸的40%,房地產的相關收入佔地方綜合財力的50%,居民財富60%在住房上,可謂牽一發動全身。

文章認為,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中國亦加快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明確了住房保障的頂層設計,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重點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文章認為,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中國亦加快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明確了住房保障的頂層設計,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重點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至於目前出台一系列政策,是為了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實際上,房地產業將逐步進入總量略減、平穩發展的軌道,在很多城市供需平衡、甚至供大於求下,已不具備過快上漲的基礎。

文章認為,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中國亦加快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明確了住房保障的頂層設計,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重點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特別是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各地出台相關規劃,旨在更好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問題。租購同權正在慢慢實現,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的問題,也正在通過教育資源均等化的實現逐步改變。

「房住不炒」一說首見2017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宣讀的中共十九大報告,後來成為內地在房地產領域的指導政策。中央政治局上月召開會議時,指出要適時調整房地產政策,並未提及「房住不炒」的論調,多地亦隨即放寬房地產調控政策。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