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大部分二手買賣平台不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 僅兩平台設調解機制

2023-06-15 11:20

消委會發表報告,實測7個網上二手買賣平台,發現平台、賣家及買家三方的權責不清,對消費者保障有限,尤其大部分都不會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iStock示意圖
消委會發表報告,實測7個網上二手買賣平台,發現平台、賣家及買家三方的權責不清,對消費者保障有限,尤其大部分都不會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iStock示意圖

網上二手買賣現時相當普遍。消委會發表報告,實測7個網上二手買賣平台,發現平台、賣家及買家三方的權責不清,對消費者保障有限,尤其大部分都不會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

消委會發表報告,實測7個網上二手買賣平台。何健勇攝
消委會發表報告,實測7個網上二手買賣平台。何健勇攝
消委會發現平台、賣家及買家三方的權責不清,對消費者保障有限,尤其大部分都不會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發現平台、賣家及買家三方的權責不清,對消費者保障有限,尤其大部分都不會為貨品質素及真偽負責。消委會圖片
Carousell。網上圖片
Carousell。網上圖片
DCFever Fever市集。網上圖片
DCFever Fever市集。網上圖片
eBay Hong Kong。網上圖片
eBay Hong Kong。網上圖片
Facebook Marketplace。網上圖片
Facebook Marketplace。網上圖片
HKTVmall EcoMart。網上圖片
HKTVmall EcoMart。網上圖片
JupYeah。網上圖片
JupYeah。網上圖片
Price.com.hk。網上圖片
Price.com.hk。網上圖片

僅2平台設糾紛調解機制

消委會今年3至5月,以一般消費者的身份,檢視7個在本港營運的網上二手交易平台,包括「Carousell」、「DCFever Fever市集」、「eBay Hong Kong」、「Facebook Marketplace」、「HKTVmall EcoMart」、「JupYeah」、「Price.com.hk」。

消委會發現只有「Carousell」及「JupYeah」設糾紛調解機制,可幫助用戶排解紛爭並就實際情況向有關用戶作出必要的處分措施,包括禁言甚至永久停權。現時大多數的交易保障措施均為平台自願進行,大部分平台更於使用條款註明只是提供一個場所予用戶交易,不會於交易過程中介入,或是為交易物品的質素和真偽等負上任何責任,而現行法例亦未有就其責任有清晰界定。消委會建議平台提升和檢查相關措施,例如將退貨機制引入香港,以及探討審查假貨的可能,從而減少交易糾紛和保障消費者權益。

買家知情下購贓物即屬違法

如果買家收受或購買某物品時,在得知或相信該貨品為贓物的情況下仍繼續完成交易,或屬處理贓物,同樣會觸犯《盜竊罪條例》。消委會提醒,雖然現行法律對不同的消費活動有個別保障,但網上平台物品種類繁多,購物時又難以得悉賣家的真正身分以及貨品真偽,消費者進行大額交易時應份外小心,例如看到心宜的古董,可向賣家要求提供有關憑證,或尋求專家意見,以保障自身消費權益。

交易前先檢視對方用戶檔案

消費委建議消費者在使用這些二手買賣 平台時,可留意以下事項:

1. 進行交易前,先檢視對方的用戶檔案。如發現該帳戶的評價欠佳,或是屬於「空白」的新建帳戶,衡量有關交易風險;

2. 部分騙徒會訛稱或要求使用平台的安全交易功能,藉此騙取受害人的信用卡資料。消費者收到不明的網頁連結時,切勿隨意打開或填寫任何資料, 並應立即停止交易及與平台聯絡,以防資料被盜用;

3. 切勿隨便透露個人、財務,或信用卡資料予第三方;保留交易和交談紀錄,萬一出現交易糾紛亦可作為證據之用;

4. 不論交易方式為買賣、換物,甚至是饋贈,如對其他用戶或物品來源感到可疑,應善用平台的舉報功能,以助職員作出調查。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