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關注自資專上院校海外學生來港會否設限 教育局:或釋錯誤訊息

2023-06-14 14:18

立法會大會一中一項口頭質詢,關注來港升學的學生普遍不會修讀職業教育課程,情況不利本港吸納技術人才的情況。資料圖片
立法會大會一中一項口頭質詢,關注來港升學的學生普遍不會修讀職業教育課程,情況不利本港吸納技術人才的情況。資料圖片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今日(14日)立法會大會上提出口頭質詢,關注來港升學的學生普遍不會選讀非學士學位程度的職業教育課程,情況不利本港吸納技術人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經本地評審高級文憑的非本地學生在3年內均逾300人,局方會繼續支持及鼓勵院校按相關機制招收非本地學生。

教育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民建聯顏汶羽。資料圖片
民建聯顏汶羽。資料圖片
教育界朱國強。資料圖片
教育界朱國強。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鄧飛。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鄧飛。資料圖片

蔡若蓮指,教育局未有就收讀職專教育人數備全整全資料。而根據職業訓練局資料,收讀局方的專上課程,即學位及高級文憑人數在2021至2023年分別為79、65及86人;而根據不同院校資料,經本地評審高級文憑的非本地學生在2021至2023年分別為362、310及381人。教育局會繼續支持及鼓勵院校按相關機制招收非本地學生。為確保課程質素,政府亦會為此把關,包括以資歷架構為標準。如高等文憑必須達資歷架構第四級的水平,包括可從事自主工作等能力,高等文憑亦需通過相關考核。局方在本年完成副學位教育檢討及更新通用指標,並在2024至25學年生效,更具體優化相關課程,以切合社會需要。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關注政府如何吸引非本地學生來港入學,蔡若蓮指,本港教育目的為本港青年提供優質教育,如使用公帑資助非本地學生,需平衡對本地學生的資助,因此暫時仍以非本地學生自資來港入學。

選委界議員鄧飛關注,自資專上院校對內地、澳門及台灣收生上限為10%,問及會否規限至海外學生,蔡若蓮指會影響到副學位的多元發展,認為兩岸三地的人文文化較為相同、差異較少,加上海外學生人數較少,設立限額作用不大,更有可能發出錯誤訊息,令人以為本港不歡迎海外學生。

記者:李健威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