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精神科醫患比例為1:761 平均診治時間僅5.6分鐘 醫生歎:病人對醫療系統失去期望

2023-06-06 17:05

陳友凱表示荷里活廣場兇殺案是悲劇,而林翠華指印度籍母親懷疑焗死三名女兒的案件或只是「冰山一角」。資料圖片
陳友凱表示荷里活廣場兇殺案是悲劇,而林翠華指印度籍母親懷疑焗死三名女兒的案件或只是「冰山一角」。資料圖片

本港在一周內連接發生兩宗或涉精神不健康人士引起的嚴重罪行,合共奪去五條人命,分別是荷里活廣場兇案及印度婦涉親手焗斃女兒倫常命案,令外界關注本港對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的支援問題。

陳友凱表示,荷里活廣場兇殺案是悲劇。資料圖片
陳友凱表示,荷里活廣場兇殺案是悲劇。資料圖片
葛小姐携鮮花到來悼念。楊偉亨攝
葛小姐携鮮花到來悼念。楊偉亨攝
繼續有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繼續有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5位教友為死者祈禱及唱聖詩。楊偉亨攝
5位教友為死者祈禱及唱聖詩。楊偉亨攝
有市民留下心意卡,直言「不知道如何表達傷心、悲憤」。楊偉亨攝
有市民留下心意卡,直言「不知道如何表達傷心、悲憤」。楊偉亨攝
悼念的市民留言盼死者安息並討回公道。楊偉亨攝
悼念的市民留言盼死者安息並討回公道。楊偉亨攝
現場紙皮箱內擺滿悼念花束。楊偉亨攝
現場紙皮箱內擺滿悼念花束。楊偉亨攝
有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有市民到荷里活廣場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市民繼續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市民繼續獻花悼念。楊偉亨攝
商場安排位置供市民悼念。楊偉亨攝
商場安排位置供市民悼念。楊偉亨攝

相關新聞:廚師輝哥親述擸櫈制止疑兇 謙稱非英雄:我只係一股傻勁
相關新聞:荷里活廣場兇案|五個關鍵字 睇通成件事
相關新聞:疑兇在眼前仍全力急救 胡先生:唔太擔心那位行兇者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今早(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荷里活廣場斬人案是悲劇,本港過去多年無出現精神病人涉案的致命案件,但其實約每10年便會出現零星個案,每次都會導致市民出現恐慌反應。他形容巿民恐慌完全理解,但對精神病人的負面印象,則會造成反效果,尤其令精神病患者更不願尋求幫助。至於昨日深水埗倫常命案,他則表示涉案母親本身沒有精神病紀錄,但不等同於沒有精神病的問題,同時事件令人反思,精神不健康人士是否在求助上有困難。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亦表示,印度籍母親懷疑焗死三名女兒的案件,很難令人想像疑犯是在完全理智的情況下犯案,反映有精神和情緒問題的市民不懂或不願求助,形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教授林翠華亦表示,印度籍母親懷疑焗死三名女兒的案件,反映有精神和情緒問題的市民不懂或不願求助。醫管局圖片
教授林翠華亦表示,印度籍母親懷疑焗死三名女兒的案件,反映有精神和情緒問題的市民不懂或不願求助。醫管局圖片
涉案單位解封,所見單位內放有書包、手袋及波鞋等。
涉案單位解封,所見單位內放有書包、手袋及波鞋等。
今晨警方繼續封鎖兇案現場調查。楊偉亨攝
今晨警方繼續封鎖兇案現場調查。楊偉亨攝
兇案現場至今晨未解封。楊偉亨攝
兇案現場至今晨未解封。楊偉亨攝
門外放有快餐店食物。楊偉亨攝
門外放有快餐店食物。楊偉亨攝
警方今晨繼續在兇案單位調查,SOCO貼通告籲遇事者求助。楊偉亨攝
警方今晨繼續在兇案單位調查,SOCO貼通告籲遇事者求助。楊偉亨攝
SOCO貼通告籲遇事者求助。楊偉亨攝
SOCO貼通告籲遇事者求助。楊偉亨攝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的社工在街頭派單張,教市民處理危機事件後的壓力。楊偉亨攝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的社工在街頭派單張,教市民處理危機事件後的壓力。楊偉亨攝
社工在街頭派單張。楊偉亨攝
社工在街頭派單張。楊偉亨攝
受害3名女童的父親(左)與親屬到殮房認屍。梁國峰攝
受害3名女童的父親(左)與親屬到殮房認屍。梁國峰攝
女童姑媽與親友到殮房認屍。梁國峰攝
女童姑媽與親友到殮房認屍。梁國峰攝
遇害女童的家屬認屍後離開。梁國峰攝
遇害女童的家屬認屍後離開。梁國峰攝

相關新聞:深水埗殺女案|分居丈夫偕親友到殮房認屍 黯然神傷不發一言

相關新聞:深水埗殺女案|命喪女童就讀幼稚園 家長獲悉事件感心痛好陰功

相關新聞:涉第三者問題與丈夫分居 印度婦疑不想他人照顧3幼女親手用枕頭焗斃

相關新聞:街坊見3女童送上救護車「塊面白晒」嘆「救唔返」感心酸

教授林翠華又指,醫管局只有385名精神科醫生,連同私家醫生合共只有五百多人,但本港現時有逾29萬名精神科病人,醫患比例為1:761,人手嚴重短缺。林翠華又指按50年前的指標,本港須7百多個名精神科醫生,慨歎現時連半世紀前、已過時的指標仍追不上。而在移民潮和離職潮下,醫護數目更不斷下跌令病人求助更難。

陳友凱亦補充,按他早前所做的研究顯示,每位思覺失調病患者每次見醫生診治時間平均只得5.6分鐘,醫生無法了解病人真正需要,甚至連病人自殺的徵兆亦難以察覺,慨嘆精神病人對醫療系統已失去期望,形容在這樣的制度下,「醫生都係一個victim(受害人)。」

陳友凱透露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周五(9日)開會,將商討兩宗個案在社會反對、對精神病污名化的處理方案、檢視醫療制度和人手的建議,包括增加公私營合作,但強調委員會只是諮詢架構,並無行政權力,即使委員會一直有檢討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但仍有待醫管局等跟進有關建議。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