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3年過去通關走向復常 口罩廠提早轉型 開發授權設計產品

2023-01-10 09:12

過往疫情嚴重口罩店大受歡迎,不少更進駐鬧市開店。資料圖片
過往疫情嚴重口罩店大受歡迎,不少更進駐鬧市開店。資料圖片

香港正走向復常,政府專家顧問指口罩令可考慮於夏季放寬。口罩店進駐鬧市的境況,日後或難以重現。有本地口罩品牌創辦人指,不少口罩廠已結業離場,皆因成本利潤早已不成正比,更要面對通關後被加租逼遷的困境。部分廠商洞悉疫情完結的危機,早早準備轉型,開發授權設計產品,也有品牌參加外國的醫療展,向專業醫療市場出發。該保留部分口罩生產綫以備不時之需,還是挪出空間供創新科技發展,將是政府下一個難題。

記者 仇凱瑭 林家希

疫情爆發初期,全城瘋搶口罩的情景記憶猶新,及後不少港商斥資興建本地口罩生產綫,多個口罩品牌崛起,連鎖式口罩店湧現;然而3年過去,各項防疫措施鬆綁,只餘下「口罩令」最後一道防綫,口罩店又能否掙扎求存?

成本高利潤少 半數細廠結業

本地品牌Gimans Care於2020年創辦,見證口罩業的興衰,創辦人李先生憶述,「疫情爆發初期口罩供不應求,2021年市場陸續推出有圖案印刷的新款式,最終愈來愈多選擇,導致市民失去新鮮感。」李先生指,包括自己在內,本地口罩品牌大多都是「半途出家」,源於政府有資助而設口罩生產綫,甚或有些廠房本來已有無塵車間,便順勢轉型製造口罩。不過,不少口罩品牌已經結業,「小型口罩廠已有一半離場,大型只剩下三分一。」

李先生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製作成本跟售價不成正比,「未計原材料的價錢,一個單色口罩的生產成本約6毫至8毫不等,但現時香港零售價愈來愈低,賣低於2元一個很難生存!」他不諱言,口罩生意「不易做」,皆因3年疫情過去,口罩已成為生活必需品,即使款式再多,調整價錢的空間很低。他坦言,鋪租同樣是另一「死因」,近日兩地通關,已做好被加租逼遷的心理準備,「短期租約的業主見遊客增多,都加租逼遷,希望轉租予利潤更高的店鋪。」

有同行查詢收購生產機器

自2003年沙士已在內地設廠的穩健醫療集團,其副總裁兼香港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柯家洋不諱言,曾有同行向他查詢,在結業後收購口罩生產綫的機器。他說,在港設廠的各項成本均較內地昂貴,隨着口罩用量下降,部分本地廠應面臨經營困難。他宏觀近年才新成立的口罩品牌,指新一代的口罩主打「潮流多花款」,有些更為客人提供訂製服務,惟此另類商機能否在疫後持續,仍屬未知之數。

李先生坦言,早期可有過萬盒口罩定單,近年已回落至數千盒,認為要在復常後生存,只能轉型或做好品質「死守」,如該公司取得不同卡通的授權設計口罩後,再進一步設計和生產其他產品,「若政府撤回口罩令,只會保留基本款式和少量限定款式;日後也會把商品的重心,由口罩轉移至其他自家設計產品。」另一品牌Savewo則較為樂觀,發言人相信隨着市民的防護意識增加,未來仍會有不少人在人多擠逼的地方戴口罩。他舉例,外國解除口罩令後,對口罩仍有需求,該公司近期參加德國醫療展,便接獲大量外國定單,「有品質、高性能的產品,在專業醫療市場上仍有發展空間。」

政府應考慮需否保留生產綫

在口罩最缺乏的時期,社會曾檢討本地缺乏醫療用品生產綫的問題。現時疫情即將完結,本港是否有相應環境維持相關生產綫,Savewo發言人認為一切視乎政府意願,「回顧過去數十年,流感不時爆發,口罩需求從來都存在。」他指,經過新冠一疫,醫用口罩在多國已被界定為「戰略物資」,危急情況下禁止出口,「政府要考慮是否保留一定數量口罩在港生產,否則疫症再爆發時要重新搜羅資源,也費時失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