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8級風下 環團再辦工作營與義工修復山徑回饋自然
2022-12-30 16:29
新冠疫情下港人無法外遊,不少市民喜愛登山遠足,一些熱門行山徑,假日人流如鯽,長年累月,難免加速山徑耗損。日前有組織舉辦兩日一夜山徑維修活動,聯同多名義工到南大嶼海岸,修繕一段向海的沖刷山徑。有義工在過程中化身「鎚神」、「鋸神」,拿起工具維修山徑,更有首次參與活動的義工表示新奇,「希望可以透過活動去了解,山徑是如何設計和建造」。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於11月中舉辦兩日一夜的「山徑維修工作營」,與多名義工到南大嶼海岸,用天然木頭及石頭,以人手、低影響方式修繕一段向海的沖刷山徑,另外協助簡單的郊遊山徑維修工作,合力舒緩部分山徑的損耗問題。
綠惜地球指今次是他們首次用兩日一夜工作營的方式進行山徑維修,期間有漁護署山徑維修師傅從旁指導,分享工藝及知識,不少義工亦是首次參加山徑維修,由「姐手姐腳」拿起工具,到大家互相合作,當大家開始熟手時,小組入面更有微妙的分工,有人成為咗「鎚神」、「鋸神」。
至於山徑上每條木頭擺放的位置、石頭的選擇、拼砌的方法,綠惜地球稱背後都大有學問,師傅未有因參與者是義工而降低要求,反而做得稍未及要求都要拆去重做,每位義工力善完美用上100%的專注,嘗試將師傅教的工法實踐,其中更有義工在參與過程中,確切感受到師傅們的「匠人精神」。
當所有義工看到自己親手修建的山徑落成一刻,各人充滿感動,有首次參與活動的義工表示新奇,亦有人稱希望可以透過活動去了解,山徑是如何設計和建造。
社交平台「香港山女」發文表示,兩日一夜工作營的主要工作,第一日是搬運山徑的材料如木材或巨石,第二日是砌路,當日天氣非常寒冷,大家需在8級風下在海邊修路,絕不簡單,「整石級最大開眼界嘅就係搵石、溜石、搬石。原來石路都係喺附近山頭搵石材,取於自然、用於自然,搵到後用工具撬佢出嚟,用繩縛好,再借助附近嘅樹借力,用繩慢慢將佢「溜」落去地上(過程叫「溜石」),其他人喺下面解繩後再用另一條繩索和擔杆合二至四、甚至六人之力搬運去需要整級嘅位置。」她又指聽師傅所言,整座鳳凰山的山徑是3、40年前大約5人用了兩年半時間修建而成,令她感覺「級級皆辛苦」,「參加呢個活動就更能增加自己與山徑嘅連繫,更會加倍愛惜山野。日後走於山徑上嘅每一步,都更富人情味了,因為每一級都係老總們嘅心血之作呢!」
翻查資料,綠惜地球在2019年初開始建立「自己山徑自己修」 義工團隊,邀請公眾親身參與學習以手作方式維修山徑,學習「手作步道」概念,以天然物料、以人手及低影響方式修建山徑,以及協助簡單的郊遊山徑維修工作。義工隊獲環保基金資助,首批59位義工完成知識、實地考察及維修山徑工藝訓練,翌年進行第二期培訓,再多54位義工完成培訓,同年漁護署首發特別許可證予綠惜地球,可自行安排已受訓之義工,在指定山徑上進行簡單護理山徑工作,例如清理水道及修復捷徑。組織每年都會舉辦山徑維修工作坊,招募多名義工參與活動。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