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仰山 :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有助減輕急症室負荷 病人組織 : 全數資助基層市民

2022-12-19 18:37

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指《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令非緊急的市民改向私家醫生求診,有助減輕急症室負荷。資料圖片
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指《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令非緊急的市民改向私家醫生求診,有助減輕急症室負荷。資料圖片

身兼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歡迎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認為對本港基層醫療發展是很大的改善。

他引述學院研究指,本港60歲或以上長者中,約65%有長期病患,當中三分一更患兩種或以上慢性疾病。另一研究亦發現,兩種或以上慢性病患者,若得到家庭醫生定期服務,入院風險可減少23%。

他指以住市民不太了解家庭醫生的角色,導致不少非緊急個案湧到醫院急症室。他認為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機構,可及早篩查出長期病患者轉介治療,同時推行公眾教育令他們了解及早求醫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他們非緊急個案可由家庭醫生處理,而非直接到醫院急症室,有助減輕急症室負荷。

他又指,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加強本地家庭醫生培訓,可增加社區中的家庭醫生供應,達至「一人一家庭醫生」;而加強護士和其他輔助醫療人員培訓,可處理痛症或手術後護理等服務,令家庭醫生集中診斷和治療。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促請當局全數資助參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基層市民,又指藍圖集中處理身體健康,但精神健康同樣重要,認為必須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合作。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認同政府以公私營協作模式資助市民到私家診所接受治療,可進一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他認為政府應善用十多年來行之有效的醫療券制度,以「錢跟人走」的形式,讓市民自行選擇合適的私營醫療服務,建議政府增設「家庭醫療券」,每年向每個成人戶口注資1,000元,並讓同住家人共用;另外增設「兒童醫療券」,每年向每個兒童醫療券戶口注資2,000元。

另一議員陳沛良亦歡迎藍圖出台,希望各項政策措施能夠早日落實,真正提升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他指藍圖中提出將現時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成基礎醫療署,並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他促請當局充分資助該兩個機構,對,包括設立KPI監督各項醫療計劃成效,以積極推動基層醫療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田詩蓓表示,樂見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又贊成政府針對「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公佈更多細節,認同未來通過「共同醫治」模式,不僅可以找出社區中「未知自己患病的病人」,亦可讓已獲初步診治的患者及早在社區獲得全人及持續護理,做到「病向淺中醫」。她認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與「一人一家庭醫生」的倡議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參加計劃的市民可以從自己所選擇的家庭醫生得到持續的慢性疾病管理,有助改變求醫習慣,而政府亦可以通過完善升級現有基層醫療指南,建立《基層醫療名冊》,令市民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庭醫生。田又認為政府需要盡快公布納入名冊醫生的評核標準及相關培訓規劃,令更多醫生積極加入。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