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金融峰會增辦研討會 列5大數據領先新加坡

2022-10-09 16:55

陳茂波認為香港充滿機遇、前景亮麗。資料圖片
陳茂波認為香港充滿機遇、前景亮麗。資料圖片

本港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跌出三甲,位置被新加坡取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須實事求是、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他提到,下月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外間反應非常正面積極,相關的籌辦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由於不少與會者反映峰會會議僅得一天,有點意猶未盡,也有不少未能出席峰會的朋友希望有機會參與此項盛事。有見及此,金管局將聯同金融學院於峰會翌日(11月3日)增辦一場「國際投資對話」研討會,題目為《投資於風雲變幻時》。

研討會邀請了多位重量級人物,來自不同類型的環球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傳統長倉基金、老牌私募基金、基建融資專家、大型對沖基金等,將分享在現時風雲變幻的宏觀環境下如何應對挑戰及抓住機遇。這場研討會除了邀請學院會員及嘉賓出席外,也會向公眾現場直播。

英國智庫Z/Yen和中國發展研究院上月發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當香港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降一級,名列第四,新加坡則升至第三位。

陳茂波表示,香港總得分實際上增加了10分,比首兩位的紐約和倫敦得分升幅為多,但疫情限制了本港對外往還,也許影響了很多金融從業員對香港的總體印象,拖累了相關評分及整體排名。儘管如此,報告反映香港在銀行、保險、專業服務及貿易等環節仍然擁有相當優勢。

他指,若跟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比較,香港最大、最核心的優勢,在於香港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並具有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角色。與此同時,香港的金融市場現時多項環節仍然表現突出、比較優勢明顯,加上新一屆政府正採取更積極、更主動出擊的發展模式,將創造新的發展優勢和空間。

他特別列舉五大數據,比較香港和新加坡之間金融業。第一,香港的金融服務市場有著顯著的規模優勢,其經濟貢獻在2020年達760億美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3%,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約490億美元)。

第二,以去年數字計,港股市值超過42萬億、合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比新加坡高出7倍及2.7倍;港股去年全年總成交額為41萬億港元,為歷年新高,與新加坡僅1.9萬億港元相比,高出超過20倍。來自內地與國際的資金與企業的匯聚、互聯互通的優勢,讓香港的證券市場規模更深更闊、交投更為活躍,較區內其他證券市場優勝。

第三,外匯方面,服務於多幣種東盟地區的新加坡較具先天的優勢。但香港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及境外人民幣最大樞紐。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幣總存款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約60%,全球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有75%在港進行。

第四,香港以發行量計,是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內地和韓國,亦成為亞洲區內最具規模安排國際債券及內地離岸債券發行的中心,佔區內發行額的34%,規模比新加坡多6倍

香港去年綠色及可持續國際債券發行額有313億美元,佔亞洲市場三分之一,安排發行量亦居亞洲首位;而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及貸款融資總額較2020年增加4倍,達到566億美元,為亞洲之冠。

第五,截至去年底在港管理的資產達到4.5萬億美元,當中的三分之二是境外資金。香港也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和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僅次於内地)。現時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800億美元,比新加坡高4倍。此外,去年本港銀行業的資產總額超過26萬億港元,創多年來的新高。

陳茂波表示,這些數字能客觀地掌握香港實存的優勢。香港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須實事求是、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有著先行者及已發展市場「量與質」的優勢,展望未來發展有著龐大機遇,但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亦帶來挑戰。

他指,現時有三大挑戰,包括環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增大。海外主要市場央行為遏抑通脹而同步大幅急速加息,令營商及借貸成本不斷增加,遏抑投資及消費意欲,加上地緣政局愈趨緊張,種種負面影響的叠加效應或令環球經濟或再度陷入衰退。市場風險胃納下降及息差因素令資金隨時迅速轉向,或導致新一輪環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市場競爭變得更尖銳激烈,不同經濟體也許會更大力度的搶企業、搶人才,務求保持自身的經濟及產業發展動力;逆全球化帶來的變數,全球一體化已逐漸逆轉並演變為兩大體系。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也面對著新的意識形態挑戰,必須做好全面的應對準備。

不過,同時香港有三大機遇,包括國家的經濟總體向好,這個中長期趨勢並沒有改變,「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最堅實後盾」;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亞洲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已超過40%,預期區內經濟將繼續錄得較快增長,未來的比重將會進一步增加;「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