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港人融入1小時生活圈 新華社:香港與內地走向「無縫銜接」
2022-06-21 14:19
內地官方新華社報道,回歸25年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高鐵通車,從香港西九龍到深圳福田不到20分鐘,到廣州南也就50多分鐘。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香港到澳門不超過40分鐘,到珠海也不超過50分鐘。正在深圳開發無人駕駛項目的港人詹培勳,至今記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和港珠澳大橋貫通時的興奮。
詹培勳2020年他辭去香港的工作,完成了從投資者到創始人的轉型。他的項目主要應用於封閉園區的運輸,從走出科技大學實驗室到實現量產,企業如今擁有了150多人的團隊,拿到三輪融資,產品已在廣州港等100多個園區投入使用。詹培勳慶幸當初的選擇,即便有疫情影響,香港與深圳的優勢互補仍讓他的創業項目快速成長。「深圳有良好的創業空間,香港有科研源頭性的支持和後端金融服務的優勢。」他相信,大灣區會給更多初創企業帶來成長機會。
從內地大學畢業的香港市民林小姐早已習慣了在網上買買買。受疫情的持續影響,許多香港市民和林小姐一樣,在「指間」感受大灣區城市間的便利。港人舒先生對大灣區網購的優勢深有體會「口罩、消毒濕紙巾,這些網購又便宜又快捷。」。他表示,只要深圳有貨倉的,哪怕在疫情期間,從下單到收貨也就兩天時間。他連大米都網購,「內地產的圓粒珍珠米口感好,疫情期間香港經常買不到」。
「我一直希望能進行內地人民幣產品投資,跨境理財通讓我切實體驗到大灣區金融互通的便利。」2021年10月19日,香港市民鄺女士在工商銀行南沙分行幫助下,聯繫到家附近的工銀亞洲鰂魚涌分行,成為「跨境理財通」業務的首位客戶。
說起大灣區的市場,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文指。「大灣區的跨境市場需求太大了。」陳文說「為迎合市場需求,中銀要求全員都要做跨境業務,包括業務最末端的前台服務人員。我們在大灣區一共有187家分行,3500位同事,必須都要懂跨境業務。」。他回憶,以前香港與廣東多是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簡單往來,單次旅遊人數多,往來只有簡單的貨幣兌換、貸款等。隨著2019年《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兩地的交流越來越多樣化。退休、醫療、上學、置業等各種需求越來越多,對一體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對於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出現的「一小時生活圈」,陳文表示:「我有時因工作需要到內地,近幾年內地發展得很迅速,電子化程度非常高,出門打車、買東西、吃飯都是電子支付。」中銀香港推出大灣區「開戶易」服務。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在中銀香港開立內地賬戶的香港客戶數同比上升41%,接近17萬戶。大灣區企業貸款按年上升9.8%,科創企業貸款按年上升8.3%。目前BoC Pay客戶數目已超過100萬戶。陳文說「這些大幅增長的數字足以說明大灣區的市場前景,足以說明香港居民對於大灣區的認可程度是相當大的。」。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發展主管合夥人李令德說,「我接觸到的行業都感受到了大灣區發展帶來的影響。」他指,「拿我們自己作例子,畢馬威在中國29個城市設立了32個機構,其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香港和澳門等6個大灣區城市設置了7個辦公室,裡面有2個辦公室是在過去一年多設立的。」
李令德介紹,畢馬威4月發布的就業趨勢調研報告顯示,香港受訪者願意移居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比例逐年遞升,2019年是52%,2022年已達到72% 。與往年類似,事業及行業發展前景(63%)、交通便利(62%),是人才從香港移居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此外,較高薪酬(54%),2022年取代獲得更廣闊的工作視野(50%)成為第三大主要原因。
近年來一批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建成使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和3條高速公路省際通道直達香港。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啟用,皇崗口岸重建項目等加快推進;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實現24小時通關,「合作查驗」「一地兩檢」等創新舉措落地見效,報道形容香港與內地正走向「無縫銜接」。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