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致蘇聯解體

2021-12-26 05:30

■戈爾巴喬夫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表辭職講話後,合上講稿。
■戈爾巴喬夫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表辭職講話後,合上講稿。

  (星島日報報道)蘇聯於三十年前的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告解體,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職位,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在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鐮刀鐵錘旗,升起了俄羅斯三色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史教授、著名冷戰與蘇俄歷史學家祖博克(Vladislav M. Zubok)在《華爾街日報》刊文,指蘇聯解體,不是因為西方壓力或經濟困境,而是戈爾巴喬夫失敗的改革。
  祖博克稱,當時和現在都有許多美國人認為,是美國的政策協助摧毀了蘇聯這個「邪惡帝國」,其次是經濟和軍事負擔以及各個共和國發生的造反削弱了蘇聯。不過,三十年後再回頭看這些廣為人們所信、造成蘇聯瓦解的原因時,卻不再那麼有說服力了。舉例來說,一九九○年蘇聯軍事投入的成本沒有達到難以承受地步:當時蘇聯有條不紊地將軍隊撤出阿富汗和東歐。蘇聯軍事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之十五,相較於西方更具成本效益。
  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體制改革是理想主義實驗:他希望能摒棄史太林主義,將蘇聯「社會主義」與民主結合起來,結果變成無可行策略的一場夢。他將蘇聯的經濟權力下放給各個共和國,國家各部會也給予國有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新的自主權和一部分企業獲利。然而,這樣的安排非但沒有激發熱情和生產力,反而促使投機商在沒有創造新產品下蠶食經濟。
  戈爾巴喬夫主張的政治權力下放同樣適得其反。他強逼政治局和地方政黨領袖把最高政治權力,下放到體制複雜的蘇聯人民委員會。他原本對蘇聯人民委員會變成「民主學校」抱有期望,但這些效率低下的機構反而變成了宣揚民族分離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媒介,讓蘇聯變得無法治理。最後,蘇聯經濟「民主化」,各種改革准許設立私人銀行和大肆印鈔等。結果通脹飆升、商品從商店消失、人民的儲蓄變成一堆廢紙。
  包括地方的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和自由派人士在內,許多俄國人寄望有行動力且不怕冒險的葉利欽的領導。葉利欽基本上點燃俄國分離主義運動,除誓言為「民主」而戰,也要為蘇聯十五個共和國的核心共和國俄羅斯的最高地位而戰。一九九○年六月,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主權獨立。葉利欽於一九九一年六月成為俄羅斯史上第一任總統。
  當年有許多蘇聯精英,包括葉利欽在內,遊歷西方國家時體驗到「超市震撼」。西方消費品種類之多目不暇給,與蘇聯貨架商品匱乏形成強烈對比,也突顯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大失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