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東海濱長廊明年落成

2021-11-22 04:30

■舊有工地寫字樓,已活化為東涌社區聯絡中心。
■舊有工地寫字樓,已活化為東涌社區聯絡中心。

  (星島日報報道)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在網誌指,全長約四百米的東涌東海濱長廊改善工程,將採用如維港海濱「先駁通、再優化」的理念,分三階段落成,而早前首階段臨海用地已完工,預計餘下兩階段將分別於明年年初及年底完成。他表示,工程旨在為該區提供一條包括綠化空間、單車徑和利便行人的新海濱長廊,既改善海濱的環境,亦加強區內連接性,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聚腳點。

  他引述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指,首階段臨海用地長約七十米,署方取得用地後用約六個月時間把舊有工地寫字樓活化為東涌社區聯絡中心及興建其毗鄰的海濱長廊,現已開放給各團體預約舉辦不同類型的社區活動。第二階段則長約八十五米,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初開放予市民使用。第三階段計畫連接第一階段海濱長廊至東涌新發展碼頭,長約二百三十米,土拓署明年六月收回相關土地後會隨即展開工程,預計明年年底完成。

  黃偉綸提到,日前出席東涌社區聯絡中心開幕典禮,建築師吳永順特意把舊辦事處地面一層的鐵皮外牆換成通透的玻璃,以連繫中心與外面海濱長廊的空間,讓中心內的市民可享受到戶外海濱的景色,而走進中心內會見到特大的中庭,寬敞的公共空間,自然光線充足。他又分享,最印象深刻的是洞穴式自動虛擬實境區,訪客身處一個立體的視覺空間,猶如置身現場俯瞰大嶼山的自然美景,或觀賞東涌新市鎮擴展的虛擬城市設計。

  此外,中心設多個專題展覽區,在名為「時光隧道」的展區,訪客可以認識到大嶼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動向;現時主題為「嶼南風土」,介紹有關貝澳、水口及鄰近一帶的文化及歷史研究,並展示建築系學生以南大嶼再生保育作主題的建築設計。目前,東涌社區聯絡中心除了開放予市民預約參觀之外,中庭的多用途活動空間和一樓的活動室亦會開放予非政府機構和學校預約作舉辦活動之用,與社區共享空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