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體制外王者更難能可貴
2021-11-12 12:00
有中國男選手出戰美國的職業綜合格鬥大賽UFC而一面倒落敗,之後筆者看到一條網路影片提及,有些內地網民為敗戰而辯解,形容那位選手在中國只能說「二流」,真正的高水準拳手都在國家體制之內,只是沒有進入職業格鬥層面而已。
這樣的開脫說法,無疑不太站得住腳。體育運動是講求實績的世界,尤其像UFC這種國際最高水平的職業賽事,沒有那麼多「What if……?」,說打不過只因為「我們最好的選手都還沒有參加」,只是一種無力的自我安慰吧了。不過,裏面觸及到體制影響運動人才流向的現象,倒是有其一定真實性。
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體育的絕對主流就是舉國體制:由國家納入大量人才,訓練選拔,最終目標是在奧運、亞運等國際體育競技大賽奪取獎牌,提升國家形象及凝聚國民認同感。因為這種針對性的目標,體制在吸納和培養運動人才上,也自然以「有沒有/能不能贏取國際獎牌」為依歸。舉個例,今夏東京奧運也有中國的滑板選手參加,但他們跟其他國家的滑板手很不一樣,人家都是在街頭玩滑板練起來,中國的卻是國家培養,我記得有一位女孩是由武術隊轉過去。如果奧運不是新加入了滑板項目,他們根本不會出現,因為體制不會把人才和資源花在沒有獎牌的運動上。
所以如果說,中國的格鬥運動員人才庫,主要都被有獎牌可拿的項目如拳擊、柔道、散打等吸納,並未流向MMA這種職業格鬥運動,這是事實。不過,大量有格鬥天分的中國選手投入MMA,那是不是就能技壓各國對手?這沒有答案,因為還沒發生。
上述關於人才流向的現象,也只是一幅大圖畫,這並不代表現在參加UFC的中國選手就一定是二流,畢竟每個運動員都是個體,都有他們個別的特質、天分和際遇。否則你無法解釋,為甚麼張偉麗能夠贏到UFC冠軍。這些於體制外的訓練,都能夠在國際大賽打出名堂的選手,應該得到更多的尊敬。喬靖夫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