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稱不求改變中國 應說到做到

2021-11-09 04:30

  中美關係趨緩之際,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突放風,拜登政府的目標不是改變中國,而是尋求與華共存,似向華釋出善意,但這不代表美國對華政策出現重大變化,而是拜登因應政治經濟需要,急須與華改善經貿關係,冀能壓住通脹續飆勢頭,以穩住其不斷下滑的民望。中國宜保持定力,美方想合作須先改變對華錯誤政策。

  沙利文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訪問時指,美國過去對華政策的其中一個錯誤是,以為透過政策可令中國體制發生根本轉變,但這並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拜登對華政策並非圍堵或展開新冷戰,而是想與中國共存,在可預見的未來建立一個環境,兩大國都有操作空間的國際體系,但這個體系的條款須符合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和價值觀。他亦重申,美國會遵守一個中國、《台灣關係法》,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高調遏華不成 改為務實交往

  美國高官公開表示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較為罕見,沙利文此舉,一方面試圖回應中方為中美關係劃下的「三條底線」——不得挑戰、詆毀及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制度、不得試圖阻礙或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以及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另方面將中美關係陷入低谷的責任推卸給前任總統,試圖為與華改善關係找下台階。可是,沙利文口中的共存,並非對等,依然是以美國利益、價值觀和規則主導的國際秩序為先,中國須服膺這個秩序。

  此外,美國繼續大玩語言藝術,在遵守一中原則同時,也聲稱會履行《台灣關係法》,一貫地採取戰略模糊態度,有需要時可續打「台灣牌」,爭取美國利益最大化。

  白宮此時突然變調,表明不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底因有二。其一,拜登上台之初延續特朗普的全面打壓中國政策,可是卻未能佔到上風,反而讓中國更凝聚民心,即使全球受疫情衝擊,仍能高效控疫,反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制,控疫不力,至今仍反覆不斷,拜登上台時,四十萬人染疫死亡,九個多月後,死亡人數大增近九成至逾七十五萬人,令美尷尬。與其繼續高調抗中,倒不如務實與華交往。

  其二,拜登有求於中國,急須與華改善關係。拜登民望持續下滑,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率跌至三成八,幾乎可與前總統特朗普看齊。最近維珍尼亞州州長選舉,共和黨政治素人楊金當選,敲響警號,特朗普下台後,民主黨頓失政治凝聚力,加上拜登施政乏善足陳,若其民望續挫,將不利民主黨在明年中期選舉選情。

  經貿有求中國 遏通脹扭民望

  通脹是拜登當前頭號敵人,九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四點四,創三十年最大升幅,而汽油價格按年上升四成二。通脹飆升皆因疫下供應鏈斷裂,加上港口擠塞,導致貨品無法運到市面,商場、超市貨架上部分貨物空空如也,使貨品價格不斷上升。若情況持續,不滿情緒的矛頭勢將指向拜登身上。

  因此,白宮近月頻頻向中國示好,表明經貿再掛鈎,財長耶倫更提出與華對等降低關稅,希望藉此減低進口中國貨品價格,從而壓抑通脹上升勢頭。美國同時同意與伊朗重啟核談判,並致力爭取中國在談判中合作向伊朗施壓,若談判取得進展,有望增加石油供應量,緩減能源價格上升壓力。此外,美國在應對氣候、北韓和緬甸問題上,也需要尋求中方合作。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透過口頭認低威,盡快與中國改善經貿關係,但依然是口惠而實不至,在科技上續卡中國脖子,又不時打「台灣牌」,反映遏華之心不死,兩面三刀。由於美國有求於中國,你急我不急,中方更應保持定力,聽其言,觀其行,待美方作出真誠行動,讓中美關係重回正軌,才作出善意回應,更合乎中國利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