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財倡建「健康城市」 基建規劃須有健康概念

2021-11-02 05:30

林正財認為,預防疾病不能單靠衞生署推動,城市規劃亦同樣重要。
林正財認為,預防疾病不能單靠衞生署推動,城市規劃亦同樣重要。

  (星島日報報道)現屆政府提出改善以往「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目標在十八區建立地區康健中心,為巿民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相關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基層醫療的首要工作是做好預防,而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城市」,惟本港行政架構分割,是推動健康城市的最大困難,認為有必要重組行政架構,並加入城市規劃的考慮;目前地區康健中心亦提供病人復康服務,但林正財認為醫院和社區組織的資訊並不流通,不利病人出院後重投社會,倡議設立「個案管理專員」,協助醫院病人順利過渡到社區。

  疫情持續近兩年,揭示了本港醫療體制的弊端,基層醫療才剛起步。林正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地區康健中心要做好預防、治療、以及復康,而目前香港三方面都做得不好,其中做好預防要先建立「健康城市」。他表示,預防疾病不能單靠衞生署推動,城市規劃亦同樣重要,「香港人煙稠密,城市設計偏向交通工具,缺少步行和單車徑,難以將運動融入日常。」

  他認為,要將健康議題帶進基建,比如即將落成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是全港首條結合單車徑及行人路的跨灣大橋。惟政府的行政分割,健康只歸食衞局管理,「做路政、城市設計的不會想健康議題,規劃時便沒有健康城市的概念。」

  他又表示,健康城市的推廣依靠地區工作,「下而上」的模式講求社區參與,比起由政府帶頭的模式更具持續性,但地區組織資源有限,即使要求政府撥款,亦因為需要跨部門合作,變相「各部門互相猜波,爭論由誰出錢」。他認為合併食衞局和勞福局的做法合理。他解釋,以往資源缺乏,醫療、社福界要各自爭取資源,但如今兩者都佔政府很大筆開支,最大困難是如何合作,因此,合併兩局有助整合資源,幫助推動醫社合作。

  第九屆健康城市聯盟國際大會將於明日在線上舉行,以疫情下的智慧城市為主題,作為籌委會成員之一的林正財透露,將在會上探討建構基層醫療,他形容醫社合作是推行基層醫療「一定要走的路」,惟目前醫療和社福界合作不好。他舉例指,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源於病人「有入無出」,又指本港醫療體系並無考慮到病人出院後,回家復康或重投社會的措施。

  以出院的中風病人為例,患者家人需自行尋找看護、安排覆診或物理治療,林正財表示,社會上不是沒有復康中心,惟目前醫院和社會機構的資訊不流通,若患者家人不知道有這些服務,復康中心難以主動承接這些出院病人。因此,林正財認為,需要在醫院和社福機構中間建立橋梁,例如設置「個案管理專員」,協助醫院病人順利過渡到社區,繼續復康治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