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做好解說加配套 谷第三針助通關

2021-10-28 04:30

  因應抗疫需要,多國已開展為民眾注射新冠疫苗加強劑,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昨天開會後,建議為已完成接種的市民盡快打第三針,並容許市民可「溝針」。建立保護屏障關乎與內地通關,專家贊成為市民補針,港府應盡快落實,並做好打針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宣傳解說,釋除公眾疑慮,盡量推動已接種的市民打第三針,不但可提升其保護力,更可加強內地對本港抗疫的信心,為通關掃除障礙。

  加強劑鞏固屏障 增內地信心

  專家委員會建議讓免疫力低、六十歲以上長者、高風險行業群組,以及曾感染新冠病毒而只打了一針的市民,優先接種加強劑,並允許之前接種科興疫苗的市民可轉打復必泰疫苗,但不建議打復必泰人士轉打科興疫苗。

  專家倡議盡快為市民打第三針,因為本港和外國的研究都顯示,不管是接種復必泰抑或科興疫苗,很多人的抗體水平在半年後大跌,加上變種病毒削弱疫苗的效用,有必要進行補針,提升民眾的抗疫力。

  疫苗接種有助建立保護屏障,關係到內地何時與本港恢復通關,而加針是達致通關的最佳方法之一,港府在接納專家建議後,務必盡快落實,並加強相關的配套措施。首先,要做好宣傳解說工作,因為坊間仍有部分人抗拒打疫苗,相信他們會拿政府打第三針來大做文章,認為這正好反映疫苗沒有預期效果,須不時加針。

  政府須用科學數據向市民解說,指出雖然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但打針確實可起保護作用。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在Delta病毒肆虐的這輪疫情中,五十歲以下未打針人士染疫入院的比率,是已打針人士的十五倍,至於五十歲至六十四歲的未打針人士入院比率更高出三十一倍,凸顯接種疫苗比不接種好。

  外國研究亦顯示,打了加強劑後,可大幅提升保護力,但副作用卻較輕微,主要是針口痛、疲倦。以色列有逾三百三十萬人打了第三針復必泰疫苗,平均每百萬人有四十二點七人出現針口痛,比第一針和次針分別有五百一十四人和二百二十三人出現這徵狀為低。

  港府在解說時,要不厭其詳地指出,新冠病毒不斷在變種,打第三針可對抗這些病毒的威脅,即使不幸染疫,仍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減低染疫後出現重症或死亡率。

  科學數據佐證 「溝針」有選擇權

  至於「溝針」方面,專家是根據藥廠的臨牀數據而作出相關建議,並非強制市民接種某款疫苗,主要看該疫苗的抗體水平可維持較長時間,並且容許市民因應個人情況和需要而自行選擇。政府在解說時亦應提供更多科學數據作輔證,讓市民可掌握更多資訊,知道何種加強劑的效力更佳,作出較合適自己的選擇。

  此外,當局亦要盡快宣布何處接種第三針,因社區接種中心按計畫只營運到年底,究竟是讓中心延長營運?抑或另覓新地點接種?是否需要預約?還是可容許市民領「即日籌」打針?不管是採取何種方法,最重要是便利市民,例如早前在大型商場設立臨時接種中心,讓市民在逛街時興之所至便去打針,這做法頗受長者歡迎,可以考慮「恆常化」。

  變種病毒不斷在進化變異,本地疫情儘管進入清零階段,但市民不能掉以輕心,已完成接種者應積極響應打第三針,未接種的更應馬上去打第一針,將接種率推高至八成以上的較安全保護屏障水平,讓內地可安心恢復與本港通關,切勿等到疫情再反彈時才行動,否則通關將變得遙不可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