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究發現微細懸浮粒子與神經系統疾病有密切關係
2021-09-06 17:39
香港浸會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一項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統合分析,發現中風、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與暴露於微細懸浮粒子(PM2.5)有明顯關係。有關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導致殘疾的最主要原因,亦是引致死亡的第二大元兇,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挑戰。PM2.5通常包含懸浮於空氣中的重金屬、有機碳化合物和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有不同研究顯示,當中一些微小顆粒和可溶性成份,可以經由多種途徑進入血液,例如透過穿越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這些微粒可引發炎症、細胞凋亡,以至破壞脱氧核醣核酸(DNA)。
由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1,645篇論文,篩選出 80個符合條件的研究,涵蓋南極洲以外全部六大洲共26個國家或地區,超過633萬人口。研究覆蓋一些空氣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智利、中國和印度。
研究小組利用經篩選的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進行一系列統計分析,然後以「比值比」來顯示暴露於PM2.5與不同神經系統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一般而言暴露於PM2.5會增加中風和中風死亡的風險,而長期暴露於PM2.5的風險比短期暴露更顯著。結果亦反映高污染地區的中風風險,高於低污染地區。結果亦顯示暴露於PM2.5,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譜系障礙、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風險的增加,有密切關係。
明天是聯合國大會訂立的第二屆「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翁建霖指,正好提醒人類,由於空氣質素對人類健康有廣泛影響,各國政府與國際社會有迫切需要合力採取迅速和有效的行動,去改善空氣質素,並指研究證明PM2.5水平,亦即空氣污染的普遍指標,與許多神經系統疾病息息相關,改善空氣質素正是應對挑戰的直接方法。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