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抗疫策略Q&A

2021-09-01 04:38

環球抗疫策略轉向之際,本港應如何自處?病毒及公共衛生專家逐一解答與港人切身相關的問題。

一、香港能否繼續清零?
香港一直以清零為目標,金冬雁指本港依靠嚴防死守多於靠疫苗,不過多地逐步開放,他直言「別人已差不多揭過這一頁,翻到新疫苗研發的篇章,不會再開倒車封城。」長遠而言,仍需靠推高疫苗接種率才有望通關。

二、要與病毒共存,需符合哪些條件?
金冬雁引述研究指,部分科興疫苗接種者在接種後3個月,抗體水平已近乎零,他指香港若改與病毒共存,應為抗體水平低或打針後無法產生抗體的人接種第三針,否則一旦爆疫,他們未必抵擋得住病毒感染。不過潘烈文稱指現時全球仍有多國缺乏疫苗,應思考如何分配疫苗,令全球感染風險降低。

三、疫苗接種率未能提升的影響?
金冬雁警告,若市民爆疫時才搶針或「想打都無得打」,會存在風險,以色列其中一次爆疫便是由未適齡打針的學生傳染老師,顯示若成人未打針或致更大風險。潘烈文認同爆疫來得迅速,如本港第四波疫情,一兩星期個案已倍增,加上Delta病毒株有可能出現,社會需未雨綢繆以減低疫情蔓延的風險。

四、海外模式是否值得參考?
金冬雁指新加坡自放棄清零後,日增僅約100宗確診,示範了減少犧牲的抗疫方案。不過他指新加坡在計算疫苗接種率時,將科興接種比率剔除,惟本港有較多人已接種科興,倘港未開打第三針,未必能完全複製新加坡模式。

五、香港當務之急可推的措施?
潘烈文建議政府訂定清晰時間表,例如可提出接種率於幾時達到幾成的話,會嘗試轉與病毒共存,「無死線、本地又無個案的話,市民無誘因打針。」對於政府不排除就特定場所設打針要求,潘認為高風險場所如餐廳、健身室、老人院等可考慮推行。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