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憧憬藉抖音帶貨翻盤 港商再闖內銷市場
2021-03-11 07:09
受疫情影響,港商在歐美市場的生意大減,《施政報告》有意協助港商拓內銷市場。縱然港商多多少少均有涉足內地市場,過去更有不敵內地廠商割喉式競爭而損手離場的經歷,但有港商憧憬近年興起「抖音帶貨」的新消費模式,直言只要找到合適的內地網紅推介產品,一日即可以促成過百萬元生意,為本港食品、保健品、家電、玩具等的消費品生產商帶來翻盤的機會,目前只待中港兩地政府商討稅務、報關、檢測及運輸的細節。不過,業界擔心港方人員不熟悉內地推廣模式,新政策若由港府主導,恐事倍功半。 記者 郭增龍 陳倩婷
《施政報告》提出,為協助港商拓展內銷市場,貿發局將聯同廣東省及有關商會,在今年推出「GoGBA」平台,提供大灣區市場及政策資訊、諮詢服務及培訓,以及企業推廣、拓展和對接服務。貿發局亦會協助港商進軍內地電商平台,以及協助應對報關、物流配送、結算收款等營運事項。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麥美儀表示,早在去年九月已向政府反映港商開拓內地市場的困難,包括港商如要進入跨境電商平台,須親身到各省市政府申請認證,惟兩地目前未恢復通關,相關要求難以履行,港商有急切需要港府或半官方機構的協助。
內地市場增長幅度較大
疫情導致餐飲業生意大減,中港食品安全交流協會主席劉松新指出,本港不少食物製造中小企今年生意大減,一直期望拓展大灣區市場彌補損失,「我們十多家中小企原本去年九月會到廣州參展,但疫情下無法北上,我們中小企製作的粉麵、燒味等港式食品,過去受內地來港旅客歡迎,如果可以在大灣區銷售,有望增加生意額。」
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吳宏斌提到,不少行業如中成藥、健康保健品及食品、電子產品、家電等早已有意在內地大展拳腳,特別是中小企業過往市場較窄,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港遊客量持續減少,加上業界認為大灣區有較大發展空間,而內地市場的增長幅度預計較其他發達國家大,相信有不少港商願意參與。
物色有影響力網紅宣傳
事實上,進軍內地市場對大部分港商並不陌生,既有站穩陣腳的品牌,亦有不敵競爭的公司。不過,在內地設食品廠的廠商會會董劉智穎形容,內地最近興起「抖音帶貨」的新消費模式,為港商帶來再次進軍內地市場的良機,「現在內地廠商轉內銷也用抖音帶貨,網紅用一晚推銷一件產品,一晚就可以有過百萬元生意,只要找到適合的網紅,即使是過去引入內地不成功的產品,都可以用新方法再試一次。」
港方主導推廣難打入市場
要將港貨打入抖音帶貨,劉智穎認為,除了要物色有影響力的網紅,也要先解決物流問題,「他們目前的做法是晚上落單,明日送貨,但香港貨品要研究如何盡快完成通關手續,如果貨物是歐美進口,經香港進內地的手續可否簡化,也是關鍵。」
不過,有廠商擔心政策若由港方人員主導內地市場推廣的話,未必能幫助港商打入市場。玩具廠商黃小姐兩年前曾聘請內地網紅推廣其設計的教育玩具商品,費用達數萬元人民幣,最終增加的營業額也不能補償宣傳成本,「我們有在內地參展,亦有經香港的平台,將貨品推銷至內地,過程發現用香港的思維,做內地的生意推廣有困難。如果不是出現疫情,我們已經在前海設辦公室,請內地團隊專注做內地的市場。」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直言,內地即使有大政策出爐,執行時往往「大門開、小門不開」,各省市在執行政策時可能有差異。若要進軍內地電商平台,門檻高之餘,港商不理解內地的電商運作,或需「交很多學費」。此外,兩地購物付款、入帳的途徑未必相同,也要適應匯錢回港時的限制、稅收要求等,加上內地商品宣傳模式與港有別,內地公司聘請網紅作宣傳,分成隨時是利潤的兩至三成,種種挑戰都不容易應付。
傳統工業化工難藉電商銷貨
以電商或網紅作宣傳的手法,並非所有港商都能受惠,劉智穎坦言,網紅推銷的對象是一般市民,產品以消費品為主,傳統工業及化工廠商難以受惠。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其廠房製作的鋁板一直有在內地銷售,惟競爭激烈,不少內地廠更不惜以賤價賣貨,港商難以競爭,只能集中做市場較細小的貴價品市場,「除非你賣的產品全中國只有你能製造,就一定可以賺錢,即使如此,幾個月後也會有人出售跟你差不多的產品,但價格便宜一半,跟你直接競爭。」
玩具廠商趙志雄亦看淡內銷市場,並憶述曾帶同玩具樣辦到內地百貨公司傾生意,「最後樣辦他們照看,卻找另一家出價更便宜的內地廠商生產,就算後來打贏官司,也不一定收到賠償。」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