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銀行「乾塘」 僅剩一個月資源

2020-04-29 06:41

近月受疫情影響,基層市民對食物銀行需求大增。資料圖片
近月受疫情影響,基層市民對食物銀行需求大增。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令本港百業蕭條,失業率攀升,基層手停口停,狀況堪憂。志願機構營運的食物銀行接獲求助個案急增,不少為失業人士、散工及停薪留職的基層員工。有社企及志願組織近月紛紛增設緊急食物援助服務,並在短短兩個月之間收到近五百個案。需求急增下,食物銀行食物回收量卻受疫情影響大減,超市回收量減半,機場更跌至一成,只好動用善款購入應急糧食,惟擔心長貧難顧,有機構估計現有資源僅能應付未來一個月的食物援助,呼籲有心人伸出援手。 記者 郭增龍 林紫晴

專營外賣餸包社企「好餸」創辦人麥慧嫻早前獲企業捐助,為二百五十個有需要家庭提供即食餸包,她於是以手機轉發訊息,望找到有需要人士及機構,豈料不足一日已接獲多個機構查詢,需求遠超其捐贈量,「現在已有九家機構跟進中,有機構負責人跟我說,他們在兩星期內,已收到幾十個緊急食物求助個案。」

緊急食物援助查詢增四成

民間團體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最近亦加入緊急食物援助的行列,其組織幹事李大成表示,由於持續收到基層對食物的需求,於是二月尾開始援助項目,短短兩個月間已服務近五百名個案,包括被解僱的飲食業員工、開工不足的散工一族、因企業停薪留職陷入半失業狀態的打工仔,以及因購入防疫物資的額外使費,導致資金不足的綜援戶。他指出,縱然港府目前有資助多家非政府機構,提供短期食物援助服務,惟審批要求繁複且需時較長,令不少人未能及時取得援助。

過去主要為長者提供食物的「食德好」,其項目經理袁德志最近收到的緊急食物援助查詢亦增加四成,不少是近期失業的基層,「有些個案已申請(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但申請需時,基層需要食物應急,我們於是擔任緩衝。」

失業及開工不足個案急增

根據社署資料,政府資助七家機構營辦八個短期食物援助計畫,即使未有疫情因素影響,受助人數亦每年增加,一七至一八年度的受惠人次逾三萬八千人次,比一五至一六年逾三萬三千人次增加一成六。記者日前致電營辦機構了解申請情況,其中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負責社工張姑娘表示,最近申請者明顯增加,過去只需數日即可約見個案進行審批,惟最近等候時間延至超過一星期。香港婦聯社會服務部總監謝永恒表示,近月求助個案持續上升,不少新申請為疫情下失業、開工不足或放無薪假的個案,「大部分都是低收入,但不希望領取綜援,所以我們都會盡力幫。」

疫情加上需求上升,難免會拖長受助人等候時間,不過,美差會潮浸服務聯會執行幹事陳永佳表示,為免積壓個案,其中心暫以電話訪談形式取代過往約見的做法,其後再核對個案資料文件,「不想他們等太久,通常兩天內可讓街坊來領取食物。」

半年入息高難跨申請門檻

政府資助的短期食物援助設有審查機制,對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均有限制。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徐珮恩稱,很多基層人士未必有戶口、地址證明等文件,增加申請食物援助的難度,至於突然失業的一群,因過去六個月的入息總額高,同樣難以跨越申請門檻。她最近曾協助一名剛失業的南亞裔人士申請食物銀行,但因他六個月前已申請,故不被接納,「我們轉介個案過去(食物銀行)被拒,只好為他尋找食物餐券,或找教會派飯給他。」

政府資助服務未能包攬疫情下有需要人士,由志願機構營辦的食物銀行扮演補漏角色,但他們最近均遇上回收食物量大減的困境。惜食堂過去在酒店、街市及超市回收食物,並製作成熱餐給予受助者,疫情下改為派發食物包。惜食堂高級經理王敏儀表示,為免增加員工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他們停止在街市收集食物,至於超市所收集的食物,近月亦明顯減少,相信與最近市民爭相採購糧食有關,「以前我們一晚去一百多家超市,可以收到五板車的食物,現在只有兩三板,少了一半。」

食物「月月清」盼獲援手

雖然回收所得食物減少,但惜食堂最近與位於觀塘、彩虹及葵涌區內的機構合作,向有需要的基層提供食物援助。王敏儀表示,目前正使用捐款購買食物,但她坦言如需求持續上升,現有資金難以長時期維持服務,「預計最多只用到一至兩個月」。李大成亦直言,目前聯盟的食物援助「月月清」,「捱到五月,去到六月就未必有」。

樂餉社同樣面對回收食物量大減的問題,其項目總監梁建輝指出,機構過去與食物業界合作,獲取業界食物製作過程中的損耗,機場過去是他們回收食物的主要來源,惟航班大減令其食物回收量只有正常一成。梁建輝於是在本月起加強募捐,希望籌集資金,購入糧食應付需求,並呼籲有心人伸出援手,「我們也擔心今年企業的資金捐贈會有斷層,因為今年經濟不好,企業可能會減少捐款開支,但現在才是基層最需要援助的時候,始終基層才是最受疫情影響的一群。」

全文刊《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