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健指食肆拒招待內地客 或構成「殘疾歧視」
2020-03-17 16:52
最近有餐廳拒絕招待內地客或操普通話人士,引起爭議。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就「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撰寫篇文章,提到平機會在過去數月收到近600宗與新型冠肺炎相關的歧視查詢及投訴。他指出,餐廳拒絕招待內地客或構成「殘疾歧視」及「種族歧視」。
朱敏健指出,新冠肺炎衍生了不同層面的歧視現象,包括酒店拒絕醫護人員入住、餐廳拒絕招待內地或說普通話的客人等等。該些措施或做法以對抗及控制疫症散播為擋箭牌,但難以掩飾它們的歧視性質,個別更摻雜政治在其中,製造社會矛盾、分化社會。
他舉例指,有餐廳表示為了保障其他食客的安全,拒絕招待內地或說普通話的客人。餐廳這樣做是假設了所有內地客人都染上或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有可能構成「殘疾歧視」。其次,餐廳的告示指不招待說普通話的客人,但卻沒有表示不招待其他語言的客人,例如說英語、法語的非華裔人士。而由於大部分說普通話的都是華裔人士,有關告示可能歧視華裔人士,違反《種族歧視條例》。
對於有人認為,香港人與内地人同是華人,不應涉「種族歧視」。假若平機會控告拒招待內地客的光榮冰室,便可印證香港人與內地人屬不同族群。朱敏健強調,這個觀念完全錯誤的。違法的種族歧視絕對可以發生於同一種族內。以服務提供為例,會否構成歧視,主要視乎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時,會否因為顧客的族裔,而對其施予不利對待,至於服務提供者本身的種族並不在考慮之列。例如,一名華裔人士開設餐廳,他/她只准許美國白人光顧,拒絕招待華裔顧客,那麼該名華裔經營者便是直接種族歧視華裔客人。
朱敏健表示,他明白市民對新冠肺炎極度憂慮,但正如不少醫學和傳染病專家指出,最有效對抗疫症的是科學和理性的分析。政府亦已採取檢疫措施,要求從內地來港的所有人士進行14天隔離,截至3月中為止,而感染冠狀病毒的絕大多數為本港居民。由此可見,不招待內地人的措施並非合理地需要的。
他強調,平機會並無意做「道德判官」,亦非「政府喉舌」,平機會只是依據法例賦予的權力,忠誠地執行職務、履行職責,本著「是其是,非其非」的態度,為受到不平等對待的人士和弱勢群體發聲。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