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區蚊患指數超出警戒水平 馬鞍山最嚴重
2019-07-16 17:16
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迅速滋生,食物環境衞生署公布6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5月份的11%上升至16%,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食環署提醒市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
上月在57個監察地區中,17個地區的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分別是馬鞍山(42.2%)、深水灣及淺水灣(30.4%)、黃大仙中(30.4%)、禾輋(30.3%)、九龍灣(27.2%)、何文田(25.9%)、北角(25%)、牛池灣(25%)、掃管笏(24.5%)、荔景(24.5%)、上水(24.3%)、大埔(23.1%)、九龍城北(22.9%九)、尖沙咀東(22.5%)、跑馬地(21.6%)、將軍澳北(21.2%)及大圍(20.2%)。
食環署發言人示,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亦可傳播寨卡病毒。鑑於去年錄得29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而世界衞生組織近日亦發出警告,指今年亞洲地區錄得的登革熱個案數字,較往年同期異常地高。另外本港上月錄得一宗日本腦炎本地個案,加上時值夏季多雨亦有利蚊子大量繁殖,市民須與政府同心協力,持續做好防蚊及滅蚊工作。在外遊時,特別是到訪一些登革熱流行的地方,應採取措施預防蚊子叮咬。
食環署和相關部門在未來數月會在所管轄範圍,特別是在分區指數達到警戒水平的分區,持續進行上述防蚊及滅蚊工作,並加強公眾宣傳教育計劃。8月19日署方將展開第三期全港滅蚊運動,為期12周。期間,各區辦事處會針對區內一些受關注的地點,例如公眾街巿、熟食中心及小販巿場等設施、單幢式樓宇、街道和後巷、大廈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築地盤、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加強宣傳防蚊及滅蚊信息,及在相關公眾地方加強防治蚊患。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