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區蚊患指數超出警戒水平 黃大仙全港最高

2019-06-14 16:33

去年為登革熱爆發源頭之一的黃大仙蚊患指數最高。資料圖片
去年為登革熱爆發源頭之一的黃大仙蚊患指數最高。資料圖片

正值春夏交替,本港天氣濕熱多雨,傳播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亦開始大量繁殖。食環署公布5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4月份的5.4%升至11%,57個監察地區中更有6個指數高於警戒水平。去年爆發登革熱源頭之一的黃大仙中區,指數全港最高,達39.6%。

食環署指出,6個高於20%警戒水平的地區分別為黃大仙中、屯門西、上水、油塘、深水灣淺水灣及22%的天水圍。至於各主要口岸每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亦由4月的0.8%升至5月的1.7%。

食環署表示,鑑於去年香港錄得29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而鄰近地區登革熱的活躍程度亦處於高水平,已在指數高於警戒水平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治蚊患工作,並提醒市民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市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