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時代|縮檢疫期深層意義

2022-08-11 13:25

來港及回港人士的隔離檢疫期,由七天縮短到三天加四天居家醫學監測,比我預期的「五加四」還要寬鬆,令人興奮。相信很多港人都會像我一樣,兩年多以來,首次認真考慮離港外遊了。對我來說,現在的「負面考慮」已不再是回港後要短暫隔離檢疫,而是身在外國大有染疫風險,歐美各國的醫療系統根本不會理會非急性的新冠病人,所以健康風險較高的朋友真要加倍留意。更麻煩的是,若染疫後不能及時痊瘉,便根本登不了回港的航班,要大費周章地更改機票和找酒店。

我認為,這次放寬檢疫要求的意義,並不單在於向國際開放,或只為方便港人外遊及回港。特區政府敢於在國家仍嚴守清零政策時,跨出這一步;若成功的話,更大的意義在對內地現行清零政策的參考作用。內地的抗疫政策非常高效,大體成功,也符合中國國情,幾十宗個案便動輒「全域靜態監控」,每次都能堵截傳播。但從最近上海和海南島的經驗來看,這種高度和強力的監控模式,其社會及經濟代價驚人。

「跟車很貼」的澳門,就是一個寫照。這種手法,是否真的能永遠持續下去,看來並非絕對肯定。

我相信長期閉關也非國家所想,所以最好讓香港特區「先行先試」,即使香港每天新增個案仍然高企,但在普遍接種率高、重症及死亡率低的情況下,有條件嘗試把門禁敞開一些。如這個新模式沒有導致疫情失控,也可在內地有限度試行(如大灣區),然後逐漸鋪開,向全面開放邁進,那便功德無量了。

楊立門

 

原文刊於《頭條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