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國家利益當前,面向Hi Tech搞建設

2022-06-11 10:01

以美國首任財長名字命名的研調指數顯示,美國在7大先進產業,4項被中國佔先,忠告美國要急起直追。中國能全面超越美國嗎?還看當前的一座大山能否被平服,這是影響未來20年的格局。

由亞馬遜和微軟等科技企業贊助的「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日前發表評估各國在先進產業中競爭表現的「漢密爾頓指數」︰美國在製藥、航空航太,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電氣設備、機械和工具、汽車產業在電腦、電子光學產品,中國全球略超美國。

漢密爾頓是美國首任財長,他在1791年發表了報告,建議通過發展製造業,讓這個初建國家在經濟和軍事上更加強大。他提倡可不是今天美國推崇、要發展中國家跟隨的那一套新自由主義,而是徹底的貿易保護主義,再加政府干擾市場的計劃經濟——政府應該用進口關稅、直接補貼等手段來扶持本國製造業——漢密爾頓的一套也不新鮮,19世紀普魯士統一分散的城邦,組成強大的關稅同盟,通過高關稅來保護這個新國家的工業,結果德國國力大振。

大家熟悉的美西方歷史觀可不是這樣描述的,大家以為歐美的強大是賴以市場自由競爭、民主選舉、知識產權、公平貿易、契約精神等等,但無論是英國、美國,還是德國、日本,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從來不是「小政府、大市場」的政策。

還有最關鍵的是美西方信奉「強權」——Wealth is Power,最經典的例子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汽車、電子產品、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直追美國,美國全方位運用關稅、出口限制、強制匯率升值等手段來打擊「日本製造」。今天,美國最大的威脅是「中國製造」,美國重施古老的貿易保護,漢密爾頓名字再度高調提起,意味美國將主動尋求與中國「科技脫鉤」,不單只對華採取更嚴厲的技術禁制,同時要把世界產業鏈從中國移向東南亞、日、韓或者印度,當然,最好的回流美國本土。

中國過去20年享受的全球化紅利,借助美國技術轉移的發展道路走不通,中國未來20年需要自主研發國產核心技術,中國的混合經濟體要更傾向「漢密爾頓」路線,即是政府需要更多長遠的投資,同時引導企業不要走「搵快錢」的資本捷徑,重中之重是如何更有效的調整內地的房地產政策,事關在新冠疫情、出口不利因素壓迫之下,過去由中央出手調整的過熱房地產措施,被市場期望可以鬆綁作為經濟刺激手段。

房地產這一陷阱不容易過,事關鼓舞企業投入技術發展的口號可以很響亮,可是企業念及高科技、高風險,回報時間長的因素下,眼見房地產又活躍起來,你說該怎麼辦?難道美國可以印鈔,我們不可以起樓谷大經濟嗎?這是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隱憂。

持平的說,國家財富不是屬於任何私人或企業全部擁有的,國家是這個環境生態的持份者,也是有責任調節;任憑自由市場主導,自最終是製造資產泡沫,導致社會貧富懸殊再懸殊。印鈔印不了,炒樓也炒不了,美國開始向有為政府的方向靠攏,中國決不可落後於形勢。「Hi Tech 揩嘢」是高科技投資的特點,但是值得的,至於Low Tech,對中國而言,肯定不能「撈嘢」,說不好,你搞的是出賣國家利益行為,更遑論你去炒樓!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