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華郵:俄反制將重繪世界能源版圖 歐洲下個冬季好難捱

2022-05-02 14:37

歐盟誓言要在2027年前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但《华盛顿邮报》昨天(5月1日)就發文泼冷水指,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應,歐洲根本沒有足夠的替代天然氣可用,無法避免在下個冬季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

長期以來,歐盟一直是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最大客戶,去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了約40%的天然氣,25%的石油。

俄烏衝突爆發後,為降低對俄能源依賴,歐盟提出計劃稱將轉向更多的替代能源,以及更快擴大清潔能源供應,計劃在今年底前削減三分之二的俄天然氣進口,誓言在2027年前結束對俄能源依賴。

不過,華郵就指出,俄羅斯反制正在「重繪全球能源版圖」,顯而易見的是,歐洲找到替代品並不容易,可能耗費長達數年,並且可能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首先是成本必然大大增加。

目前,急於擺脫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國家正在轉向卡塔爾和美國的天然氣供應商,但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歐洲公司必須每千立方英尺(約28立方米)多支出1.5美元,才能讓液化天然氣的油輪從墨西哥灣運到歐洲,僅運輸費這一項便已達到天然氣本身成本的30%到50%。

4月27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對波蘭和保加利亞實施「斷氣」後,波蘭開始轉向此前已開始擴建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設施,以及一條今年將投入使用的連接挪威的天然氣管道。而保加利亞選擇求助希臘,通過管道從鄰國希臘港口進口液化天然氣。

另外,儘管有聲音呼籲歐洲加緊努力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但這也需要長期努力,華盛郵指出,歐洲幾乎沒有空間快速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客戶。

美國可再生能源交易平台LevelTen Energy的歐洲副總裁弗萊明·索倫森(Flemming Sorenson)說:「問題是沒有供應了,很少有新的可再生能源合同可以在2024年之前簽署並準備好啓動」。

至於尋求非洲的供應,亦同樣遭遇成本高昂的問題,有投資者直言:「太難了,太遠了,太貴了」。

就在幾周前,意大利總理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飛往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簽署了一項協議,通過一條位於地中海下方的未充分利用的管道,將從阿爾及利亞進口的天然氣增加40%。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俄烏衝突爆發前,阿爾及利亞已經在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主要是通過管道將天然氣輸送至意大利和西班牙。但是,有很多問題正在阻礙阿爾及利亞提高出口量,例如國內消費的能源是否足夠,以及是否要與歐洲關係維持緊密關係的地緣政治考量。

除阿爾及利亞以外,安哥拉、尼日利亞和剛果共和國等原本處於能源版圖邊緣位置的非洲國家,正在成為歐洲未來能源的潛在參與者。

意大利生態轉型部長羅伯托·辛加拉尼(Roberto Cingolani)上周剛去了安哥拉和剛果共和國訪問,他接受採訪時稱,意大利一直在爭取與一些非洲國家達成協議,希望在2024年春季之前擺脫對俄能源依賴。

「這是一個真正的變化,將系統的中心向南方移動」。辛加拉尼說,「我認為整個歐洲都意識到,主要依靠一個國家,一個供應商,並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觀點」。

辛加拉尼稱,意大利比其他歐盟國家更有能力處理能源過渡問題,因為意大利有兩條通往非洲的管道,還有一條向東通往阿塞拜疆的管道。但他同時表示,應急計劃需要一些時間,如果俄羅斯突然切斷供應,意大利仍會在短期內處於劣勢。

美國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非洲能源專家拉馬錢德蘭(Vijaya Ramachandran)指出,阻礙歐洲向阿爾及利亞和其他非洲國家進口天然氣的首要因素是,歐洲偏愛俄天然氣,因為俄羅斯的天然氣更便宜,更容易獲得,而轉向非洲意味著要對國內外的管道,以及其他基礎設施重新進行重大投資。

拉馬錢德蘭直言,「非洲想要開發其天然氣儲備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投資者一直喜憂參半,說這太難了,太遠了,太貴了。」不過他同時表示,這種計算方法已經改變。這是非洲的一個機會。他認為,對於該地區擁有大量儲量的國家來說,歐洲投資者正以極大的興趣關注著這些國家。「這是世界能源的一次戲劇性的、意想不到的重新排序」。

除了成本問題,能源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是另一大難題。

華郵指出,儘管歐洲國家在盡可能地靈活行動,使其供應多樣化,但能源生產商無法跟上需求。一個能夠提供天然氣供應的新項目通常至少需要兩到四年的時間。

「(天然氣)只有這麼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能源安全學者愛德華(Edward Chow)說。「無論各國政府怎麼幻想,沒有人能夠迅速生產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接下來18個月對於歐洲來說都將變得非常難熬。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應,短期內根本沒有足夠的替代品,無法避免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出現重大的經濟困難。

現在是歐洲每年應該建立天然氣儲備的時候,然而,俄羅斯削減天然氣供應量,導致歐洲難以熬過下個冬天。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報告,如果俄羅斯停止天然氣供應,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將是德國,其天然氣儲存量目前只有33.5%,意大利為35%,匈牙利為19.4%。

作為歐洲的經濟引擎,德國在這一時刻尤其措手不及。德國無法在短期時間內放棄俄羅斯天然氣。一方面,因其缺乏進口船運液化天然氣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德國積極反核電的態度導致國內只有三個仍在運行的反應堆,剩餘14個反應堆已被關閉。

本月,德國央行警告說,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德國的經濟可能萎縮2%。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也警告稱,如果沒有俄羅斯天然氣,預計德國將陷入衰退。

一旦天然氣不足,屆時消費者可能被要求減少空調的使用,企業也面臨斷電的風險。官員和專家警告稱,如果工廠關閉,數十萬人將失去工作,通貨膨脹飆升,其後果可能是比德國央行今年早些時候預測的更深的經濟衰退。

俄烏衝突發生以來,歐洲不得不承受衝突的直接後果,難民、能源、經濟等多重危機紛至沓來,就被指成為最大的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受俄烏衝突、疫情、能源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放緩至3.6%。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