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俄烏衝突摧毀德國的傲慢,還有工業4.0

2022-04-02 08:24

今天4月1日可說是盧布紀念日,同時歐洲能源危機的開始,這不是愚人節的惡作劇,尤其是對於曾經雄心勃勃,爭取領先經濟科技新世化的德國而言,這一切從俄羅斯進軍烏克蘭說起。

為對付美西方集團國家的單邊制裁(將主要的俄羅斯銀行逐出SWIFT),普京3月23要求以上不友好國家,需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款項。由4月1日起,包括能源、糧食、金屬、材料等大宗商品要用盧布交易。不過,歐洲未即時「斷氣」,相關交易付款會在最快下個月進行。

德國副總理哈貝克拒絕用盧布買自然求,稱這是違約行為,「做法相當於敲詐」。市場不管誰是誰非,也不理會全何一方的申辯,歐洲天然氣價格即時狂飆,與此同時,盧布兌美元匯價報復式反彈。俄羅斯情勢穩住了,可是歐洲的經濟火車頭、依賴俄羅斯近半能源入口的德國,隨時因為盧布問題而「死火」。

原來,默克爾時代為德國制定了這樣的一個經濟科技強國大計,這就是與俄羅斯建立穩定關係,換取對方提供源源不絕的天然氣,這一方面保持了歐洲的綠色能源,也配合德國穩定地進行「工業4.0計劃」。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傾全力發展橫越歐亞,再到非洲的「一帶一路」計劃,大片未進行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甚至包括中國在內,都可望成為德國未來開拓的市場,如此這般,在下一個工業革命時代來臨時,德國可望實現「德國再偉大」。

德國「工業4.0計劃」與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是有互利雙贏的戰略合作關係——兩個計劃涉及5G時代的物聯網、人工智能組合,中德加強技術合作,消除美國科技霸權從中作梗,結果不止是雙贏,對全球經濟都是好事。

美國看到中德合作的不利趨勢,一直以來向德國施,加上德國政壇人物沒有多少個像默克爾的清醒,傾向附和美國大攪譴責新疆人權、香港政治自由等敏感問題,中德關係將趨複雜。2019年美國對華為提出全面制裁時,德國上下變了臉,當時德國執政黨議員起草法案,把「不值得信任的」5G設略供應商排除出德國網絡之外,儘管草案沒有點名華為,但大家都知道是針對華為。

德國不掩飾對中國的傲慢和疑心,德國電台Steffen Wurzel 2019年11月在深圳與任正非會面,單刀直入就說︰「過去幾星期德國都在討論華為相關問題,不僅涉及技術細節,還包括信任以及華為總部所在地中國的法制建設的問題。不知道你是否了解,現在德國有愈來愈多的政治家認為中國的法治水準沒有德國的高。因此,對來自中國的公司,他們是缺乏信任的。」任正非表示拿中國法律來比較,是不合邏輯,反問德國那麼看不起中國,不想華為的技術進來,為什麼賣那麼多德國車來中國?豈不是自相矛盾。

駐德大使吳懇對於當時德國的態度,提出了明確立場︰「如果德國做出決定,讓華為被排除在德國市場之外,那肯定會產生一些後果。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中國政府沒有要求華為,華為也沒必要以5G收取情報資料,「以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德國汽車為例,難道中國說德國汽車不安全嗎?」

德國沒有接納華為,德國後來也亦步亦趨的跟隨科登的科技民主聯盟倡議,德也將站在美國方營陣,加強它們的國際技術標準制定能力。今天我們怎樣看待德國的目前的際遇?想起來是很複雜的。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