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美媒:歐洲議會40∶660 道出立陶宛對華困境 中國「二級制裁」收效
2022-01-28 14:15
立陶宛與中國的直接經貿關係相對有限,但許多接受其工廠供貨的跨國公司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經貿往來。此類德國企業已目睹對華業務陷入停頓,因此正為達到中國的要求,而向立陶宛政府施壓。
過去,北京方面一直使用拒絕市場准入,來懲罰有關公司和國家的政治違規行為。但這僅能向那些與中國存在直接商業利益的企業和國家施加影響力。如今,中國逼使第三方排斥冒犯者的做法,類似於美國的二級制裁——懲罰那些在美國境外與受制裁實體做生意的第三方。此舉有可能令北京明顯擴大經濟施壓範圍。美國國際共和學會的中國問題顧問馬特·施拉德稱「中國正越來越多地使用貿易支配地位來制裁有關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但布魯塞爾尚未採取任何重要支持措施。
立陶宛國家廣播公司1月24日發文問歐盟:「你們做了什麼?」歐盟為何遲遲不保護正遭受中國施壓的立陶宛立中兩國關係緊張後,歐盟領導人表達對立陶宛的支持。但面對來自北京的壓力,歐盟為何遲遲提不出任何的聯合應對措施?歐洲議會成員上周致信歐盟高官,敦促他們應對中國的制裁。該信的牽頭者、來自斯洛伐克的議員米里亞姆·萊克斯曼稱,中國對立施壓等同於對整個歐盟的攻擊,因此所有成員國應協調應對。然而,在歐洲議會的700名議員中僅有40人簽署了這封信。對此,來自立陶宛的議員奧萊卡斯說,這表明歐盟對立陶宛的支持遠低於預期。
他聲稱,立陶宛國內對開設「台灣代表處」的決定,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如果進行更多的談判,歐盟方面的支持會更強。
另一名立陶宛議員奧斯特雷維修斯則尷尬承認:「的確,歐盟層面沒有在討論中國施壓立陶宛一事。」
維爾紐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維爾皮斯奧斯卡斯認為,兩種原因使歐盟反應遲緩:1. 中國對歐洲企業施壓和2. 歐盟的法律系統,「如今中國已成為歐盟主要的貿易與投資夥伴。無論對德國、希臘還是中歐國家來說,中國都至關重要」。即使要求歐盟對華實施報復性制裁,也必須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相關說法。但北京一直以來都強調,並未阻止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